第353章 你姨夫家里今天不走亲戚吧?
第353章 你姨夫家里今天不走亲戚吧?
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后,林浪家里的亲戚就陆陆续续过来了。
在客厅那边聊着天,打着牌。
以前这种活动,是不会来林浪家里的。
当初家里什么都没有,过年回来,准备的也不充分。
最主要的是,没什么凝聚力。
人是群居动物,只不过伴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就耗尽了精力,导致很多人对生活失去了激情。
事实上在放下压力的时候,跟亲戚朋友坐下来一起聊聊天,是非常舒服的一件事。
林浪感觉自己爸妈就非常享受这个过程。
现在他对这些还没什么感觉,只是单纯的拿一点无关紧要的钱,给自己找点打手。
任何场景下的话语权,都是话语权。
颜理已经去楼上了,因为还有不少事需要处理,而他之所以留在楼下,就是为了陪冰凝的。
不是那种你侬我侬的陪,而是只要他在,就没人去质疑冰凝的身份,也没人敢把冰凝当做外人。
林浪自己也可以时不时的陪冰凝聊聊天,可以聊生活,也可以聊工作……
……
卧室里面,颜理询问了一下公司加班人员的情况,然后就打开天锦财富app,看了一眼黑市里面关于天锦财富金币的情况。
自己老爹那边,也在大量持有天锦财富金币,甚至联系了几十个地推公司。
这些渠道,自己老爹手里本身就有,毕竟他投资的那些公司,很多都跟地推联系紧密。
目前为止,自己老爹持有的天锦财富金币数量是非常大的,除了她跟林浪之外,算是第一人。
别人的金币增长速度,跟不上自己老爹的操作手法。
一个地推公司都是几百上千人,而普通人是很难意识到这里面的价值的。
金币体系的力量,会在今晚迎来一波爆发。
因为今晚天锦财富app就会更新正式版本。
整体变化并不大,无非就是更新出来金币转化选项,到时候天锦混合优选的额度能够无限兑换,而相关qdii基金的额度,暂时还没有,只是会放出公告,给出后续有额度之后的兑换细则。
毋庸置疑,今晚出现公告之后,用户对于金币的需求量肯定会上升。
那么,金币的价格应该能上涨到二十块左右。
天锦财富金币,现在每天生成一千万枚,还有九十天左右的时间,最终整体可能会有超过五十亿枚的数量,总价值超过千亿了。
把林浪所有的规划整合在一起,能看见林浪的野心。
天锦资本上市,天锦财富金币的设定。
这里面,其实都在关联一个核心。
那就是基金足够厉害!
qdii基金,能够无限兑换额度的天锦混合优选,这两个是所有环节的核心。
如果林浪没把握把天锦混合优选做好,没把握做好qdii基金,那么他弄出这个天锦财富金币体系,就毫无价值,那么天锦资本上市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上市是寻求溢价的,金融行业的溢价本身就不高,在逐渐稳定后,完全没必要上市,去把筹码分配出去。
只有一种可能,才有上市的必要,那就是……寻求超高溢价。
超高溢价的前提是要有更高的想象空间。
今年赚一百亿,明年要有赚两百亿的想象空间,市场才会给出高溢价。
还不能只是一年两年,至少要三年,四年甚至连续五年保持着高想象力,溢价空间才能给出来。
一直到市场愿意给出四十倍,五十倍的pe,才算是成功。
比如一年两百亿净利润,按照五十倍的pe来计算,市值要达到一万亿。
而正常的金融公司,两百亿的净利润,市场顶多给出十几倍的pe,那些有稳定护城河的,或许能给到二十倍。
天锦资本到时候就算上市,最高也就是给到十五倍的pe估值,指不定因为成立时间短,护城河业务不够明显,给出十倍的pe都有可能。
过了一会,林浪上楼了。
看见颜理坐在电脑面前,就问道:“在想什么呢?”
“在想天锦资本要不要入股一下大鱼传媒,老公看好的方向,肯定是很有潜力的,也算是给天锦资本增加一些护城河业务。”
林浪笑着说道:“大鱼传媒算不算什么护城河业务,这家公司想象空间不大的,不如入股一下青果阅读?”
“青果阅读是做什么的?”
“新媒体小说推广业务,每年估计能有几个亿的营收。”
颜理:“……”
几个亿的营收?小说推广?
这还不如大鱼传媒呢。
好歹大鱼传媒能通过签约大网红来画饼,是一个比较容易圈钱的概念。
此时林浪走过来,说道:“净利润大概能达到60%”
“这么高?老公觉得投资多少合适?”
就算是100%,因为想象空间不足,没办法画饼,对于天锦资本来说,作用也不大。
不过林浪想要投资,无论是不是想要给他自己变现,颜理都没理由去拒绝。
“具体的还不好说,天锦资本现在也不是盲目对外投资的时候,等青果阅读什么时候转变方向了,需要大资金入场的时候再说吧。”
林浪规划的这些,都少不了天锦资本来参与。
毕竟大饼想要画的足够大,前期投入一点都不能少。
比如青果阅读,他准备延伸到短剧业务,而短剧业务是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也是能帮助大鱼传媒进行流量变现的核心手段,把流量的价值弄到最大化的工具之一。
而且这还只算国内,如果算上国外,这个市场在成熟之后,必然是大几千亿级别的。
短剧本身赚钱的并不多,但各个环节赚钱啊。
把大鱼传媒的流量,通过短剧来变现,那么短剧每年的利益,自身就能吃掉一大半。
全产业链除了在工业上具备优势之外,在互联网上也具备优势。
只要林浪这边舍得砸钱,明确方向别去乱搞,再不济通过各个环节,也能每年在短剧业务上面,薅个百亿下来。
这还不算金融市场给出的溢价……
光是杨希那边带来的营收,净利润,就能让聚合集团到时候在金融市场多要几百亿的估值。
同样的一家公司,是风口浪尖的题材,一家营收一百亿,支出成本一百零二亿,市场顶多给个一两百亿的估值。
而一家营收一百零五亿,支出成本一百零二亿,多出来的三个亿的利润,就跟上一家公司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了。
多出来了利润,代表着这家公司探索到了更好的路径,潜力无限,给出一百倍的pe是他,三百倍的pe也是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