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机械 1
同州育英农场
慕容星汉等人参观联合和收割机的运转。
秋天的春麦相对稀疏,不如夏天收获的冬麦那么密集。
北方的产量一直都不如南方,不过收割机的亩数一直都是按照北方来算。
从计量单位到时间单位,还有名字的读音发音,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统一标准。
西疆的早晨八点可能还在天黑,但是八点就是八点,以武王制定的时间为准,不能因为日出日落时间不一样就制定本地时间。
收割机的参数也一直都是按照同州来算,如今同州大部分地区也种植了冬小麦,只有北方一些贫瘠之地依旧种春麦。
山后九州,尤其是同州武州一直都算是贫瘠之地。
但是回顾之后,更显武王厉害了。
以贫瘠之地,养活当初一大群人。
众人也都按照武王的要求做事情,让盖房子就盖房子,让研究农具就研究农具,让收集炼丹的火药就收集这种不理解的东西。
让上贡女人就上贡女人,让去干活就干活。
十年来,听话的人建立了幸福的家。
桑羊安和王庆都属于听话的人,慕容星汉也属于这一类人。
本分工作,完成指定任务。
因为数据报告和完成任务中担当的角色被注意到。
下达命令,给予单独主事的机会。
顺利完成,进入下一步。
无法完成,安置到合适位置。
山农省的人都清楚为官执政不是时间的积累,也不是应付了事,而是一次次出头机会。
相比起其余朝代,山农省的提拔制度一直都公平公正。
就算是领导推荐下级干部,也必须要拿出实绩。
早些年投降快的那帮人,有用的就一直用,逐渐身居高位。
没用的就回家养老去,世袭领主多是这帮跪臣。
收割机一直都在进化。
从马拉收割机到蒸汽收割机,收割的亩数一直都在变化,有时候高,有时候低。
但是效率一直都在提升。
以人力单人收割为1,一人一天收割一亩地小麦。
初期的马拉收割机能四五个人收二十多亩小麦,单人效率提升四五倍。
后来收割机从十几亩到几十亩,又到十几亩,完成的都是单人的效率提升。
使用的大量马匹也是一个关键数值,不需要马就能节省大量养马的费用和空间,少了饲料和马夫,也节省粮食消耗。
如今第一台蒸汽联合收割机已经不需要马匹牵引了。
慕容星汉和王庆等人都看着十几米外的大家伙。
王庆询问:“这个具体多大?”
“宽12米,高3.3米,重25吨。”慕容星汉有着这个大家伙的详细资料,背的滚瓜烂熟,“型号为自走式蒸汽联合收割机,以蒸汽引擎驱动工作部件,驱动巨大的履带轮子,彻底摆脱了对牵引牲口的依赖。”
“拥有驱动脱离滚筒,比起马拉收割机的简单割捆功能,联合收割机的功能更加完善,摆脱了对牲口的操作,现在只需要对机器进行操作,预计能收三百亩麦子。”
“不过缺点也明显。”
慕容星汉看着前方气缸上冒着大量蒸汽的大家伙。
“实验时发现有炸膛的风险,干活的时候要提前一个半小时烧水预热,需要专业的司机和炉工,需要大概十五个操作员进行团队合作,故障率也高一些。”
“还要提供大量的水和煤炭,依旧需要马匹车队进行谷粒运输。”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王庆作为负责人,需要掌握第一手的真实情报,需要自己的理解。
笨重庞大的机械终于加热后,以轰鸣的姿态开始在田间前进。
旁边的归化部蒙古人巴达马听着机器的轰鸣,看着这头自己行走的“巨兽”。
“这东西要是在战场上,可就厉害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