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君臣之道
这几句说得掷地有声,张士衡不禁拍案叫绝。
“胶柱鼓瑟”四字,分明是在讽刺于志寧、孔颖达迂腐不化!
李承钱略作停顿,环视眾人,继续道:“孤以为,君臣相得,首在推诚。”
“昔汉高祖用萧何、韩信,一以文治,一以武功,皆能尽其所长。何也?高祖知人善任,臣下竭忠尽智耳。”
郝处俊笔下不停,墨跡酣畅淋漓。
“其次,当存体恤之心。管仲射鉤,桓公不以为仇;魏徵直諫,陛下每加优容。故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非虚言也。”
说到此处,李承钱忽然停住,笑问眾人。
“诸位以为,当今朝中,还有谁堪称君臣相得之典范?”
张士衡立即答道:“房玄龄、杜如晦辅佐陛下,可谓珠联璧合。”
“不错!”
李承钱朗声道:“房谋杜断,相得益彰。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此陛下所以成贞观之治也。然则,君臣相得岂在形跡?要在心心相印耳。”
最后,他沉声收尾:“故曰,明君不责人以全才,良臣不求君以殊遇。各安其分,各尽其能,则天下可运於掌矣!”
郝处俊搁笔,眾学士爭相传阅,无不嘆服。
“殿下此文,既合经义,又切时弊,必能令於公、孔公刮目相看!”
郝处俊由衷讚嘆。
李承钱嘴角微扬,目光扫过眾人。
“如何?孤这文,可道出了诸位所想?”
“自是!自是!”
眾人连忙躬身,“殿下高见!臣等拜服!”
“不过!”
李承钱忽然抬手,眾人立刻噤声。
他缓缓踱步,一字一句道:
“孤却还要加几句,然为人臣者,当守臣子本分!”
“即便是师,亦是辅佐君王之臣!”
“若恃师名而轻君上,以训诫之名行僭越之实!此非君臣相得之道,实乃乱政之始也!”
呵,不能只光要求君王,而忽略了对臣子的约束吧?
轰——!
眾学士如遭雷击,脸色骤变。
这话,分明就是直指于志寧、孔颖达!
太子这篇策论乃一篇战斗檄文啊!
张士衡喉头滚动,低声道:“殿下,此言一出,三日后朝堂恐怕……”
“怕什么?”
李承钱冷笑,“孤倒要看看,是谁先乱了君臣本分!”
郝处俊深吸一口气,“在场眾人,誓死与太子共进退!”
“很好!”
李承钱满意地点点头,目光扫过眾人,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他都没想到,一顿工作午餐而已,竟能如此收买人心!
这笔买卖,划算得很!
他负手而立,语气忽然变得深沉,“诸位可知,为何如今朝中,总有些文臣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眾学士面面相覷,不敢轻易接话。
李承钱冷笑一声,继续道:“自玄武门之后,父皇为弥补得位之憾,广开言路,礼贤下士,一心要开创贞观盛世。”
“这本是好事,可有些人!”
他眼神陡然锐利,“却把陛下的宽容当成了纵容!”
“今日敢训斥太子,明日就敢指摘君王!”
“长此以往,君臣之分何在?朝廷纲纪何存?”
这番话如惊雷炸响,震得眾学士心神俱颤。
郝处俊额头渗出冷汗,低声道:“殿下慎言,玄武门之事……”
“孤有什么不敢说的?”
李承钱一甩袖袍,目光如电。
“父皇以诚待臣,是君恩!”
“但臣子若因此忘了本分,就是大逆不道!”
“于志寧、孔颖达今日敢以师长之名压孤,他日就敢以諫臣之名逼宫!”
“这样的所谓諍臣,我大唐——”
“要不起!”
这最后一句话掷地有声,在崇贤馆內久久迴荡。
眾学士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太子此举,不只是反击於、孔二人,更是要替陛下,重整这日渐失衡的君臣之道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