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宫,集贤殿。

阳光透过窗欞洒进来,照在一排排整齐的办公桌上。

这场景乍一看,活脱脱就是个机关单位!

当然,这里不是!

此处是李世民特批作为《帝范臣轨》编修小组的临时办公场所。

李承钱特意避开弘文馆。

主要是他知道那边的老学究肯定忒多!

別问他为什么知道。

看看东宫崇贤馆,此前被于志寧、孔颖达和张玄素那些老傢伙把持就知道了。

阳光正好,但一大早却得干活。

李承钱坐在最后一排,不由偷偷打了个呵欠。

想著这件事呢,他虽作为责任总编,但没必要那么负责吧?

事情做得太快,等著你的可不是夸奖和休息。

李老二铁定会派新活!

所以,事情要一步一步来。

不著急,咱就先把《帝范》修出来交差。

嘿嘿,这也是为了能堵李老二的嘴。

你想啊!

以后李老二要是任性,你就拿《帝范》让他对照一下!

哈哈,以往都只能老子管儿子,这下儿子不也能管老子了?

至於说臣轨?这个是真不著急!

毕竟,不得先广泛徵集一下百官的想法?

就魏王党那每人一百条行为规范还没交呢!

总之,藉口找好了,怎么拖都可以!

打工人嘛,就是要学会忙里偷閒!

当然,该做的样子还得做!

想到这儿,李承钱装模作样地拿起鹅毛笔,蘸了蘸墨,在纸上郑重写下“帝范”两个大字。

然后......

就没了下文。

哎,这咋跟学渣写了解答两字如出一撤呢!

看来被动干活和被动学习一样一样的。

李承钱摇摇头。

忽然想起,上一世他陪大领导参加廉政学习会议,在廉政教育展上有幸见过《帝范》全文。

当时解说小姐姐介绍,此书收录於永乐大典,后又被四库全书摘录。

全文分十二篇,用以阐述为君之道、治国理政、用人选才、修身养德等核心思想。

因为是文言文嘛,扣除標点符號,全文大概也就2200字左右。

就这篇幅,还够不上领导一篇学习心得呢!

当时领导还打趣让他背诵。

现在倒好!

呵呵,直接参与编撰了。

李承钱突然笑了。

他也就在这糊弄糊弄李老二。

要搁前世?

领导上午要方案,你下午就得赶出来。

而在这,你要直接搞出来,那些老傢伙估计得挠死你!

他们要没活干了,怎么体现成就感?

他们要没成就感了,怎么对你有好感?

他们要对你没好感,又怎么为你所用?

到时李老二对你发脾气,总得有人劝著吧?

至少哪个跳樑小丑弹劾你,朝中总得有人帮忙说话吧?

嘿嘿,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朝中有这些老大爷,那可都是活宝啊!

他抬眼扫了扫殿內眾人。

长孙无忌没来。

老狐狸估计躲清閒去了。

房玄龄头一点一点的,好像在打瞌睡。

岁月不饶人啊!

高士廉竟然在偷吃点心。

呵呵!

杨师道?

一看也在摸鱼。

马周倒挺老实的。

看著就是认真工作的样子。

再往前。

岑文本正襟危坐,低头也不知看什么。

这位中书令今年五十出头,是李老二最信任的文臣之一,但为人却是古板。

褚遂良站在一旁。

这位不到四十的年纪,虽只是个起居郎,但一手书法连李世民都称讚。

这会儿,他正激动地跟岑文本爭论。

“岑相,下官以为《帝范》当效仿《春秋》十二公之数……”

“荒谬!”

岑文本头也不抬,“治国之道岂能儿戏凑数?十一篇足矣!”

“可……”

“可什么可?你一个起居郎懂什么?”

李承钱看得好笑。

岑文本仗著宰相身份,对褚遂良呼来喝去的。

殊不知,在原本歷史上,这位小起居郎后来可是当了顾命大臣!

而岑文本呢?

好像下场不太好!

也是,魏王党的人能有什么好下场呢!

“两位爱卿,吵什么呢?”李承钱故意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