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意已决!谁要是不愿意出战,可以留在营地里面!”
朱友珪以统帅的身份下达军令,陈诚没有再多说什么。將军们依旧对朱友珪的命令有所牴触,倒不是因为他们认为全军出击不对,而是不管朱友珪下达什么命令他们都会有所牴触。
邓季筠、黄文靖跟隨朱温十几年了,身经百战,现在一个是左英武统军,一个是左神武统军,身上还掛著刺史、检校司空等官职。朱友珪如果不是朱温的儿子,凭什么指挥他们这些军中宿將?
至於何令稠、陈令勛等人,他们是魏州军校,魏州以前是大名鼎鼎的魏博镇,是天下有数的强藩重镇,魏州军对朱温都不太服气,更何况是朱友珪?
朱友珪说全军出击,將军们觉得不好。朱友珪要是下令一动不动,將军们也同样会觉得不对。总而言之,就是看朱友珪不顺眼。统帅这个位置,就应该让他们这些有经验的將领来坐!就算朱友珪当了大军统帅,老实听他们的安排就行了,要那么多主意干什么?
朱友珪知道这些將军大多不服自己,便故意说不敢出去追击卢龙军的可以留下,“但是,留下的部队不能分战利品!”
黄文靖立刻就大叫起来,“谁不敢追击了?我们左神武军绝不落於人后!”
邓季筠,何令稠、陈令勛等將领也纷纷表態要参与追击,不服气朱友珪是一回事,抢战利品是另外一回事。他们这些悍將可以不服气朱友珪当大军统帅,但如果他们不能为麾下的儿郎谋取好处,下面的军官和士兵同样会不服气他们这些將军。
陈诚看著梁军將校是这种做派,心中很是担忧。他-娘-的,这都什么玩意啊!难怪后来被晋军给灭了!
军队出去打仗不是为了胜利,也不是为了荣耀或是拯救百姓於水火之类的理由,纯粹是为了发財,这还能打好仗吗?跟这些虫豸一起追击,不会被卢龙军反杀了吧?
陈诚心中暗道:要是情况不妙,老子可不往人堆里面冲了,找个机会跑路便是。
前几天冲高家军的铁甲兵长枪阵,真是伤得够够的。两重甲也不保险,得要想办法弄一套钢板甲才行。重量达到七八十斤都没问题,他现在有的是力气。武器最好是剑,用剑才能使用【大师攻击】,才能获得【剑术】等级的加成,以及使用各种剑术连招。普通的剑在战场上效果不大好,得要弄一柄重达三四十斤斩马剑,不需要开刃,只要够重够长够结实,抡起来就是砍砍砍,30点的【力量】,不开刃也能把战马砍成两截。
卢龙军的撤退比较有秩序,但是等到梁军开出营寨开始追击后,卢龙军的行军队列就变得混乱起来。
战爭状態下撤退与进攻一样重要,但撤退的难度要远远大於进攻。
进攻的时候,士兵们知道后面有己方的部队,就算进攻失利,还有同袍接应。换成撤退状態,留在最后面的人肯定会心里打鼓。走在前面的友军会不会回过头来救援自己?多半不会,换成是自己已经跑路了,难道还愿意回过头来去跟敌人拼命?
拼命干什么?不能拼命,拼命还怎么挣钱?
撤退也分两种可能。其一是溃败,那种撤退十分狼狈,几乎可以说是士兵在前面跑,敌军在后面追,这种撤退一般情况下都会死伤惨重,甚至还会导致士兵出现畏战心理,这种后有追兵的溃败状態,士兵们只会拼了命地逃命,没有任何抵抗的心理。
第二种撤退则是有组织地撤退,这种撤退一般情况下都会留下防御部队进行抵挡。就是小分队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与敌人廝杀。这种有组织地撤退伤亡更小,但对於防御部队而言是极为残酷的,毕竟自己的任务是牺牲小我去拯救大部队,这也导致大部分情况下防御部队的死伤数量都是很大的,甚至是全军覆没。
除此之外,撤退还有可能会遭遇敌人的阻击,这个可是最要命的,要知道如果是军队溃败的话,士兵毫无抵抗心理,可能刚看到敌军就直接投降了。
在撤退的过程中很容易丧失纪律性与组织性,甚至还会出现指挥官指向西方,士兵乱鬨鬨地往东方跑,而且这种撤退性的无组织无纪律根本无法解决,大部分士兵都害怕了逃跑了,谁还会管指挥官的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