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的敌军,随时能渡河。

好在天色已黑,徐晃大概尚未探清襄阳的虚实,未有大规模兵马调动。

但攻心的手段自然不会少。

很快就有敌骑渡河射信入城。

信中大意是徐晃与关羽是故交,私下称兄道弟,足够熟悉。

若关羽来了襄阳,必不会龟缩城中不动。

麋威当然不会被他唬住,让人模仿关羽的笔迹和口吻回了一封信。

说正因称兄道弟,更要先礼后兵。

若徐晃还念旧日交情,今夜请独自入城一见。

徐晃很快回信,说正合我意,但请贤弟单刀独马出迎,以示赤诚。

麋威又立即回信敷衍。

最后双方约定夜半时分,在汉水某座浮桥上单刀俱会。

而到了当夜月上中天之际。

麋威当然没有单刀出城。

徐晃果然也未独马来会。

只有那座被双方同时鸽掉的浮桥,在水流持续冲击之下,不时闷声抗议。

……

“敌将谨慎,只怕这次要多费些力气了。”

樊城军帐中,徐晃捧着字迹可疑的故人手书,一时有所感叹。

其身侧一裨将闻言,忙道:

“按曹车骑军令,我部只负责焚此樊城。”

“彼襄阳自是吕常的职责所在。其人此番做事顾头不顾尾,将军何必替他担责呢?”

砰!

徐晃猛然而起,一脚踹翻裨将。

厉声道:

“襄樊本一体,我等为王事而来,分什么此城彼城?”

“你且下去自领军棍。”

“再有推诿之言,定斩不饶!”

那裨将惶然而退。

但其前脚刚走,后脚就有斥候入帐送递军报。

隐隐间,可见车骑将军曹仁的压印。

徐晃不敢轻慢,立即拆封看信。

只是一眼,便当场哈哈大笑起来。

对左右道:“曹车骑得知贼寇袭城,已经停军振旅,不日即可回师樊城!”

然而左右有人忧心道:

“前度仓促北撤,士民怨言四起,以至于大军行动迟缓。”

“听闻路上时不时就有逃人,全靠军士挽弓拔刀吓阻,才能稍作维持。”

“如今突然折返,会不会引致三军溃散啊?”

徐晃昂然道:“断无此忧!”

“二三子有所不知,曹车骑已命满伯宁(满宠)自新野折返,接替他收拢大众。”

“待满伯宁一到,曹车骑即统率其部精锐步骑南下樊城。”

“待两军合兵,那便是五千骑,两万步。”

“有如此兵力,襄樊以南,何处不可横行?”

“难道二三子的胆魄竟不如当年追随武王南下荆州之时吗?”

帐下诸将闻得先魏王的谥号,追忆往昔峥嵘岁月,一时释然。

徐晃见状,紧握军报的手稍稍放松。

又对众人道:

“我意,不能在此地干等援军南下。”

“须知关云长此刻必也是马不停蹄奔赴襄阳。”

“既如此,何妨趁着襄阳贼寇立足未稳,穿插其后,以阻隔后军与城中汇合?”

诸将闻得此言,见徐晃胜券在握,不再疑虑,纷纷主动请战。

……

关羽将旗在襄阳城头飘扬了一夜。

到了平旦时分,襄阳城内的混乱终于消停大半。

但麋威很清楚。

这恐怕跟旗帜,跟他精心挑选的演员关系不大。

归根结底。

人人都知道曹仁这次是真的要走。

毕竟先前那么大规模的征发又不是在搞演习。

数万甚至十数万人马已经走在半途上。

不是说调头就能马上调头的。

唯一观望之处,不过是城里的家是否会被焚毁。

至于趁乱混入城中鸠占鹊巢的乡野之民,就更不会主动惹事了。

无论如何,麋威总算能将大部分兵力调回城墙上。

而经过一夜盘点,襄阳余下的底子也基本清晰。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