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善,李正方指斥卿父为庸将。卿为人子,何以应对啊?”

于是全场目光又齐刷刷地转到麋威身上。

麋威顿时一个激灵。

心道老刘莫不是被二连三的好消息冲昏了头?

不主动灭火就算了,怎么还主动拱火呢!

还有那个侍中廖立。

自己父子过去跟他无冤无仇啊,结婚那天还互相敬过酒……今天干嘛没事找事?

众目睽睽,无暇多想。

麋威微微吸气,沉声奏对:

“臣愚见,不论臣父还是列位将军,皆一心为社稷论计,只有公心,没有私怨。故而谈不上指斥,臣也无须回应。”

“至于说争论本身,关乎国策。依例,应交付台阁公议,亦不是臣可以置喙。”

不回应,不表态,反正就硬拖。

说罢,他还对上方独坐一席的尚书令刘巴,微微作揖。

值得一提的是,刘巴的尚书令虽然只有一千石。

但跟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并称“三独坐”。

能在满殿公卿当中独享一个坐席,以示优宠。

此时刘巴面对麋威的作态,木然独坐如故。

倒是麋竺暗暗向儿子投来赞许的目光。

“卿所言,不无道理……子初。”刘备看向刘巴。

“尚书台可有驳议?”

刘巴这才起来,不紧不慢道:

“大王,暂无定议。”

“不过前日尚书郎蒋琬蒋公琰整理旧书册时,意外发现了一份故令君法孝直留下的《平南策》。”

“果真?!”刘备露出惊喜神色。

“昔年孝直献策,多务北事,不意竟还思及南中……策书何在?”

刘巴应道:

“不瞒大王,策文尚未写就法令君便已经故去。策书上只留下‘轻重缓急’四字而已!”

此言一出,刘备连连叹气不提。

殿中群臣霎时议论纷纷。

就连殿外等候的低级官吏也忍不住探头观望。

直到两个“侍御史”来殿中维持礼仪,方才停歇。

刘备旋即宣布退朝,移驾台阁,打算今日内就定策南中。

麋威、廖立、刘巴、李恢、吴懿等人被一一点名伴驾。

倒是没有为难麋竺,让他先回家休息。

麋威这才恍然。

老刘早有预谋!

不过,法正居然写过《平南策》?

史书上没说啊……

思忖间,一行人转到了尚书台所在的官廨。

除了一众已经认识的尚书和尚书郎以外,居然还有两个外人。

其一正是白身的马谡。

至于另一个,打听才知是犍为郡丞宋远宋文奇。

他原本是作为犍为郡的上计吏入朝。

现在则成了李严的代言人。

刘备先让人将一幅南中地图挂起,然后便大马金刀地坐在胡床(马扎)上。

这一刻,比起仁厚之主,他更像一个马背上的皇帝。

众人见此情状,自觉按年位左右分列。

其中李恢,吴懿这些“缓图”派在一侧。

而马谡、宋远这些“速战”派在另一侧。

麋威原本想躲到角落里摸鱼。

结果被刘备一眼看到。

直接招呼到身前。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