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狼离神色比马、张二人还要振奋,显然知道这次真要立下大功了。

“高定自始至终都对姓李的防一手。”

“他根本没有随同一千残部东下越巂,反而让李求承打着他的旗号诱开官兵。”

“而他本人则孤身南潜,打算直接经由此地返回越巂……哈哈!”

狼离说着,压不住嘴角翘起,干脆边笑边道:

“可他千算万算,没算到我王兄因他俩合伙杀良冒功之事,同样心生疑惧,所以反手将他扣下……乃是见高定大势已去,暗存了归附朝廷的心思。”

“此刻大局已定,正好顺势而为了!”

马谡和张嶷闻言唏嘘不已。

本以为顾全大局之下,擒获高定这事注定跟他们无缘了。

没想到绕一圈,其人居然还是栽在自己手里,得来全不费工夫。

而细究下去,却恰恰是因为麋威顾全了大局。

所以当大局在手之后,一切便都尽在掌握之中,得道多助。

而李严只顾算计蝇头小利,算来算去,反而把自己陷进了泥潭。

思索到此处,两人不禁回想起临行前麋威交付的锦囊。

因为两人配合默契,加上己方大局在握,麋威的“暗手”根本没用上。

此时不免好奇锦囊里到底藏了些什么。

于是双双打开。

“这是……莂?”

两人看着各自手中的竹牍。

发现牍顶各有“同”字的半边,正是佃地常用的文书。

区别是两牍的文字并不一样。

准确地说,是各自只有半截词句,正反面都有。

需要拼在一起才能读全。

马谡蓦地想起那日在尚书台,麋威曾建议自己与张嶷“取长补短,齐心协力”。

心有触动,立即将二牍拼在一起。

然后便看到其中一面写着“此百钱之计也”的文字。

当场哈哈大笑,又与张嶷分享这段经历,后者顿时莞尔。

旋即两人又翻转莂,看文字更多的另一面。

原来是一首改了词的小诗: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谁能为此谋,汉吏张伯歧。”

这下轮到张嶷心有触动。

蜀中无人不知诸葛亮好诵《梁甫吟》。

所以张嶷一眼就看出这是断章取义而来的两联。

排南山、绝地纪。

正好对应张嶷此番重开南中旄牛旧道的贡献。

若以此为墓志铭,足慰平生。

当然,美中不足的是,这底是断章取义。

少掉的还是原诗最精华那两句。

所谓“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所以张嶷不免吐槽一声某人改诗就改诗,竟还偷懒少改了两句。

实在想不到应景的的词句,写个“一朝破贼众,二旬下三地”也凑合啊。

“不,不能要这两句!”马谡猛然大叫。

张嶷尴尬地搓手道:

“幼常不必如此,我就是随口逗趣而已,并没有独占功劳的意思……”

“我非此意!”马谡激动摇头。

“我意思是,这小诗妙就妙在省缺了‘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这两句。”

张嶷不解:“为何?”

马谡:“师善是借此提醒你我,只要有他这位监军在,我等就无须畏惧朝中小人进谗言!可以放心大胆为国做事!”

张嶷恍然大悟。

毕竟他跟马谡一样。

同样被李严造谣污蔑过。

也同样在麋威筹划下,洗刷了冤屈。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