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厉害,猜对了一半。”
“去青雀宫待了两年,你总该学到了点什么。”
“学到了一点皮毛。”
“何谓修行?”
笔君问完,麻纸已写满字。李蝉拿起纸,戴烛默契地把头伸过来。冠上烛火一触,霎时就把麻纸烧成灰烬,落在桌边。
李蝉随手抽了一张麻纸,又铺在桌上,写道:“佛门曰修持,道门曰修道,儒门曰修身,三教百家,诸圣之言,一言以蔽之,‘天人’而已。三教百家派系冗杂,单道门便分六派。不过道用虽杂,其体如一,大庸立国之时,乾元学宫便整理三千道藏,划分出五个境界,天下道门修行者皆以此为纲。此五境为见境、种境、知境、化境、道境。这五境,又作见道、种道、知道、入道、成道。”
“何谓见道?”
“所谓见道,即是见到天地间万物生化流转之机,《道纲》谓之盗机,古炼气士谓之元气,或谓之炁,或谓之道力,异名同源。能感受到天地元气,就是见道了。世间众生都在见道初境,可惜几乎所有人毕其一生都无法再进一步。”
“种道亦作求道,修行者得见万物生化流转之机,便可拂动天地元气,如琴上拨弦,以至于操控天地元气,修本命剑器、修术、修符、凝炼阴神,诸派各有不同。”
“至于知道、入道、成道……”李蝉写到这里,叹道:“我就不知道了。”
笔君道:“学会了这些倒也不错了。道门五境,短短十字,一境之差却有云泥之别。你上青雀宫两年,可有了勘破见境的契机?”
窗外夜色褪去,天边浮起一丝鱼肚白。李蝉提笔回道:
“有了。”
“还真让你偷学到了东西。”
“看了两年门,喂了两年鸟,收点报酬不过分吧。”
“道门五境,见道是起始,也是贯彻五境的境界。见就是看,多看看天地,不必急于求成。”
李蝉顿了一下,写道:“我倒不急,就怕那位袁监正不等我。青雀宮这条路没走通,还有乾元学宫,袁监正是学宫祭酒,只要能进入学宫,我就有机会。”
“乾元学宫倒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只是要入学宫,先入崇玄、宣禅二署署学,只是署学比进士还难考得多,你也没干谒的门路,争不过士族的。”
“走一步,算一步吧。”李蝉喃喃,没再下笔,侧眼看向屋外。
手下还有一帮妖怪要养,怎么过日子还是个问题。先不提每日的用度,刚从漩涡中脱身,尾巴却没去干净,这地方不能再住了,搬家又是一笔费用。虽然跟笔君讲着云端的事,口袋里却没有半个铜子了。
四谛的意思在本文设定里有所改动,勿与现实对应。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