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听完,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似乎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意料之中。”他说,“李瑞阳不会让我们轻易地使用他的核心资源,去做出可能超越他的成果。”

“那……那怎么办?”林浩感到一阵绝望,“那台hrtem用不了,我们那个关於『自修復』的猜想,不就永远没法验证了吗?”

“路不止一条。”陈默走到白板前,擦掉了之前关於hrtem的计划,然后重新写下了几个字:“低温力学测试。”

“既然微观的路走不通,我们就先把宏观的『铁证』拿到手。”陈默的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只要我们能通过宏观力学实验,证明lm-101在低温下確实存在反常的『增韧』效应,这本身,就是一个足够重大的发现了。”

“可是,我们连低温力学测试的设备也没有啊。”林浩提醒道。

“我们没有,但学院的公共平台有。”陈默说,“我记得,咱们机械工程学院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中心,有一台m-ts的测试机,是可以加装低温环境箱的。”

林浩听到“机械工程学院”,心里微微一动。毕竟,他自己和苏晓月,名义上都属於这个学院。

“对。”陈默点点头,“我跟那边的负责人不熟,以前也没有项目合作。但事在人为,你去打听一下,看看预约和使用的流程。记住,这次,不要以我们『课题组』的名义去申请,那样目標太大了。”

“那以什么名义?”

“以你『个人』的名义。”陈默看著他,“就说,是完成你博士开题报告所需要的一点补充数据。姿態放低,目的放小,像一个普通的、只想完成自己学业的学生那样去申请。有时候,示弱,也是一种策略。”

林浩看著陈默,心里一阵感慨。他这位导师,不仅懂科研,似乎还深諳“办公室政治”的生存法则。也不知道他过去,都经歷了些什么。

接下来的几天,林浩开始了他的“曲线救国”之路。他先是去了学院的公共设备平台,要到了一份清单和负责人联繫方式。

负责那台mts测试机的,是一位姓王的老师傅,据说脾气有些古怪,但技术极好。

林浩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没有再冒然上门。他想,也许可以先找个熟悉那边情况的人问问。而在整个大团队里,他唯一能说上几句话、並且感觉比较友善的,似乎也只有苏晓月了。

他纠结了一整天,把想说的话在脑子里演练了无数遍。最终,他鼓起勇气,给苏晓月发了一条微信。

“苏同学,你好,我是林浩。上次的事还没来得及好好谢你。想请你喝杯奶茶,另外,还有个关於咱们学院公共设备的问题,想向你请教一下。不知道你明天中午,方便吗?”

发送完毕,他紧张地盯著手机屏幕,感觉比等待xrd出图还要煎熬。

一分钟,两分钟……

就在他以为这条信息会石沉大海时,手机“叮”的一声,亮了。

屏幕上,是苏晓月言简意賅的回覆:

“好。明天中午十二点半,北门那家『一点点』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