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手忙脚乱地翻出那几本还散发著新书油墨味的教材,又打开徐涛发给他的、长达几百页的复习ppt,大脑瞬间陷入了一片空白。每一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就如同来自外星的、无法破译的乱码。

《高等材料物理》在讲什么?好像是……薛丁格的猫?《材料计算方法》呢?是……python大战fortran?至於那门《学术英语写作》,他只记得那个金髮碧眼的外教老师,笑起来很好看。

“完了,完了,芭比q了。”林浩绝望地哀嚎,双手插进自己那几天没洗、已经有些油腻的头髮里,“一周时间,三门天书,这怎么可能看得完?我连书都没翻过几页!”

“所以说让你早点复习嘛。”徐涛幸灾乐祸地说,但眼神里却带著一丝同情,“现在知道临时抱佛脚的痛苦了吧?赶紧的,別嚎了,能看多少是多少。我把我整理的笔记也发你了,看不懂的赶紧问,趁我还没忘。”

接下来的两天,林浩陷入了地狱般的双线作战。

白天,他必须强打精神。他知道,样品做出来了,就必须趁热打铁,去攻略王师傅,否则夜长梦多。他每天都像上班打卡一样,拿著他那盒“艺术品”和修改了无数遍的测试方案,去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中心报到。

第一次去,他连王师傅的面都没见著,就被一个年轻的助管以“王老师今天心情不好,谁也不见”为由给挡了回来。

第二次去,他终於见到了王师傅。他恭恭敬敬地递上自己的样品,结果对方只是轻蔑地扫了一眼,就挥挥手让他走人,说:“里胡哨,中看不中用。现在的学生,都把心思在这种表面功夫上了。”

林浩没有气馁。他想起了苏晓月的“攻略”,开始了自己的“软磨硬泡”之旅。

他每天都去,有时候是算准了王师傅饭后散步的时间,送上一包他爱抽的烟;有时候是看到王师傅在保养机器,就虚心地请教一个关於设备维护的小问题;有时候乾脆什么也不说,就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王师傅工作,在他需要的时候,恰到好处地递上一把扳手,或者一块乾净的油布。

他的这股子韧劲儿,和他那对机器天生的亲近感,终於让王大师傅那块坚冰,有了一丝鬆动的跡象。但对方依旧没有鬆口,只是从最初的无视,变成了偶尔会跟他聊两句的“再看看”状態。

白天的斗智斗勇,已经耗费了他太多的心神。

而到了晚上,当他拖著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面对的,是另一片更让他绝望的战场。

他强迫自己对著天书般的教材和笔记,试图把那些公式和概念塞进脑子里。但他的大脑,就像一个已经装满了东西的硬碟,再也无法写入任何新的信息。白天与王师傅的周旋、对实验方案的思考,还縈绕在脑中,挥之不去。他常常看著看著,就趴在桌上睡著了,口水打湿了那本崭新的《高等材料物理》。

巨大的压力和焦虑,像无数条细小的藤蔓,从四面八方將他缠绕,越收越紧。他开始失眠,食欲不振,整个人都瘦了一圈。甚至在梦里,他都在被两拨人追杀,前面是王师傅那张不怒自威的脸,后面是张老头那张写满了“掛科”二字的试卷。

他感觉自己快要被撕裂了。

就在他濒临崩溃的边缘,感觉自己可能真的要成为江北大学第一个因为“劳逸不均”而猝死的博士生时,他的微信,突然“叮”地响了一下。

在寂静的、只有徐涛轻微鼾声的深夜里,这声提示音,显得格外清晰。

是苏晓月发来的。

【苏晓月:听徐涛说,你最近状態不太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