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並肩作战的夜晚
“嘿嘿,野路子,都是野路子。”林浩被她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心里却乐开了。
这次意外的成功,让两人之间的气氛,变得无比融洽和亲近。苏晓月心中那点作为“学霸”的骄傲,在林浩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鬼才”面前,荡然无存。
“不行,”苏晓月突然一拍手,表情变得异常认真,“我不能白占你这么大个便宜。你那个tem制样,现在是什么情况?”
林浩有些窘迫地把自己的“惨状”说了一遍。
苏晓月听完,立刻大包大揽地说:“交给我了!今天晚上,我非帮你把样品做出来不可!就当是……报答你的『救命之恩』了!”
她这番话,带著一种不容拒绝的、属於女孩的娇憨和豪气,让林浩的心,不由自主地漏跳了一拍。
於是,角色互换。这一次,轮到苏晓月“主刀”,林浩在一旁当起了学徒。
苏晓月不愧是电镜室的“老手”,她的操作,比林浩要精细一百倍。她没有用林浩那种蛮力研磨的方法,而是教他如何利用一种特殊的凹坑仪,先在样品中心磨出一个半球形的凹坑,再用极细的砂纸,从背面进行减薄。
她的手指,纤细而又稳定,在处理那薄如蝉翼的样品时,如同在进行一场精密的微雕手术。
“你看,手腕要放鬆,但指尖要用力。感觉,要用心去感觉……”她在旁边,耐心地给林浩讲解著每一个细节。
林浩学得异常认真,他发现,很多时候,缺的不是努力,而是正確的“心法”。
在等待离子减薄的漫长时间里,两人在空无一人的电镜室里,进行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敞开心扉的深入交流。
他们聊各自的课题。林浩知道了苏晓月正在研究一种可以像皮肤一样拉伸的、用於可穿戴设备的柔性传感器,他觉得那简直酷毙了。苏晓月也第一次知道了林浩正在做的,是一种强度和塑性都远超常规的、神秘的新型合金。
他们聊科研的苦与乐。苏晓月说,她最痛苦的,不是实验的失败,而是在李瑞阳团队里,那种无处不在的、以文章影响因子为唯一衡量標准的巨大压力,让她有时候会忘记科研最初的乐趣。
林浩也第一次吐露了自己从“咸鱼”到“挣扎”的心路歷程,他坦言自己也曾想过放弃,是陈默的纯粹和苏晓月无意的鼓励,才让他坚持到了现在。
他们聊对未来的迷茫和憧憬。林浩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做出一种真正有用的、能改变人们生活的材料,哪怕发不了顶刊。苏晓月说,她希望有一天,能拥有一个属於自己的、小而美的实验室,可以自由地探索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不再被“项目”和“kpi”所束缚。
夜色渐深,两颗年轻的心,在冰冷的机器和闪烁的屏幕之间,靠得越来越近。他们发现,儘管他们身处不同的“圈子”,有著不同的际遇,但內心深处,对科研最本真的那份热爱和对未来的那份期许,却是如此的相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