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来自「地下室」的宣言
当林浩的名字,从李瑞阳教授口中说出时,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微不可察的、好奇的议论声。
“林浩?就是那个天天待在地下室的新生?”
“是他,听说都快一个月没怎么上课了,不知道在鼓捣什么。”
“让他上来讲?能有什么东西啊?別是上来丟人现眼的吧?”
在这些夹杂著好奇、轻视和看热闹的目光中,林浩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
他能感觉到,自己的手心,正在微微出汗。
在他起身的那一刻,陈默在他身后,用一种只有他能听到的声音,平静地说了一句:“忘了他们,看著你的ppt,讲你的故事。”
这句话,像一道冰凉的清泉,瞬间浇灭了林浩心中的紧张和杂念。
他点点头,迈著沉稳的步伐,走上了那个他曾经以为,自己至少要等两三年后才有资格站上来的讲台。
他没有像苏晓月那样从容自信,也没有像张远那样意气风发。他只是安静地,將自己的u盘插上电脑,然后,打开了那个他修改了无数遍的ppt。
当ppt的首页,那简洁的、只写著“一种兼具超高强度与优异塑性的新型非晶合金的製备与微观机制研究”的標题,和下面那一行小小的“匯报人:林浩,指导老师:陈默”的字样,出现在巨大的幕布上时,台下,响起了一阵更明显的骚动。
“非晶合金?还超高强度和优异塑性?这牛皮吹得有点大了吧?”
“就是,这个方向多少大牛都啃不下来,他一个新生能做出什么样?”
张远更是靠在椅背上,双手抱在胸前,脸上露出了一个玩味的、等著看好戏的笑容。
林浩没有理会这些。他想起了陈默的话,他的眼中,只有自己的ppt。
他开始了他的报告。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匯报的题目是……”
一开始,他还很紧张,声音都有些发抖。但他很快,就沉浸到了自己那个“故事”里。
他从那个困扰了非晶合金领域数十年的、“魔咒”一般的强度-塑性矛盾讲起,用一张张经典的文献图表,將这个巨大的、吸引人的“鉤子”,拋给了在场的所有人。
本书首发 101 看书网藏书广,101????????????.??????超实用 ,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然后,他话锋一转,开始介绍他们团队的设计思路,以及那个凝聚了他无数心血的、独一无二的“孩子”——lm-101的诞生。
当他將lm-101那条“反常”的、展现出惊人塑性的应力-应变曲线,第一次完整地、清晰地展示在所有人面前时,整个会议室,陷入了一种奇特的、鸦雀无声的寂静。
所有窃窃私语都停止了。
就连一直对这个方向颇为不屑的张远,也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脸上那玩味的笑容,凝固了。
而前排的几位教授,包括刘青教授和孙鹏飞副教授,都扶了扶眼镜,身体不自觉地向前倾,试图看得更清楚一些。
“……如图所示,我们的lm-101样品,在保持了近2gpa超高强度的同时,其室温压缩塑性应变,稳定地达到了5.2%。这个数值,远超了目前文献报导的绝大多数同类块体非晶合金。”
林浩的声音,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洪亮。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为什么lm-101,会表现出如此与眾不同的性能?”
他没有给任何人提问的机会,而是立刻,將那张他最引以为傲的、堪称“杀手鐧”的核心图,投射到了巨大的幕布上。
那张將宏观的、反常的力学曲线,与微观的、揭示了“多重剪切带”秘密的tem照片,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图,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寂静的会议室里,轰然炸响。
“我们通过高解析度透射电镜观察发现……”
他像一个胸有成竹的侦探,带著所有人,一步步地,从宏观现象,深入到微观本质,最终,將那个关於“多重剪切带网络”的、逻辑自洽的、完美的“谜底”,呈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当他讲完最后一页,说出“我的报告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时,台下,先是持续了数秒的、令人窒息的安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