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来自「人形计算机」的援手
他激动得甚至爆了粗口。作为一个沉迷於理论计算的“技术宅”,这种顛覆性的、挑战现有物理模型的想法,对他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但是,”高翔的兴奋很快又被冷静所取代,“这个模型,太复杂了。里面涉及到多体相互作用和量子效应,想从头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以我们现有的伺服器资源,可能要算到明年博士毕业,结果还不一定收敛。”
林浩的心,又沉了下去。
“不过……”高翔话锋一转,眼中闪烁著智慧的光芒,“我们可以换个思路。”
“什么思路?”
“我们可以不追求最精確的『定量』计算,而是先进行『定性』的模擬。”高翔说,“我可以用一种更取巧的、但计算速度快上万倍的『分子动力学模擬(md)』方法。”
“我可以在电脑里,按照你们lm-101的原子配比,构建一个包含几十万个原子的虚擬模型。然后,我给这个虚擬世界『降温』,把它放到液氮的温度下。最后,再用虚擬的『压头』,去压缩它,看看在模擬中,那些虚擬的原子,到底是怎么运动的,它们会不会真的形成那种可以阻止裂纹扩展的『多重剪切带』。”
“这虽然不是最精確的理论证明,但如果模擬结果能支持陈老师的猜想,那它,就足以作为一份强有力的『理论预判』,去说服王师傅那个老顽固了!”
林浩听得热血沸腾,他感觉高翔不是在说科研,而是在描述一部科幻大片——在虚擬世界里,创造和毁灭一个微观宇宙。
“那……那太好了!高师兄,就拜託您了!”
“別急著谢。”高翔摆了摆手,“这个工作量不小,我一个人忙不过来。我负责搭建模型和写核心算法,但材料的各种物理参数,比如原子半径、结合能、弹性模量这些,需要你给我提供,而且要绝对准確。还有,关於保密……”
他看了一眼林浩,表情严肃地说:“你放心。在计算结果出来之前,这件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还有陈老师知。我高翔,虽然不爱说话,但这点规矩,还是懂的。”
“谢谢师兄!”林浩感觉自己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於是,一个由“实验派”和“计算派”组成的全新、且高度机密的联盟,正式成立了。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林浩几乎成了高翔的“贴身助理”。他不再去地下室,而是把自己的笔记本搬到了高翔工位旁边的一个空位上。
他负责查阅大量的文献,將lm-101体系中每一种元素的、在不同状態下的物理化学参数,都整理成一个详尽的资料库,提供给高翔。
而高翔,则在电脑上飞快地敲击著代码,將这些冰冷的参数,转化成一行行充满生命力的指令,去构建那个虚擬的、拥有几十万个原子的微观世界。
林浩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领略到了理论计算的强大魅力。他看到高翔,是如何用几行简单的代码,就让那些原子,在屏幕上按照物理定律,开始热振动;又是如何通过施加一个虚擬的“恆温器”,让整个系统的温度,精准地降到77k。
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性的体验。
一个不眠之夜,当高翔终於完成了模型的构建和初步的弛豫后,他转过头,对著已经累得快要趴下的林浩,露出了一个如释重负的笑容。
“好了,小子。我们的『宇宙』,已经创造出来了。”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蹟,或者……见证笑话的时刻了。”
他深吸一口气,在键盘上,敲下了最后一行指令:
run compression_test.py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