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傅那句“我把所有人的预约都给你们推了”,像一道圣旨,更像一声衝锋的號角。它意味著,这场“疯狂的赌局”,已经从理论推演阶段,正式进入了真刀真枪的实践环节。

接下来的两天,mts实验室,几乎成了他们“地下室”团队的专属测试基地。

王师傅展现出了一个“技术狂人”在找到了“知音”后,那种毫无保留的、近乎偏执的热情。他把他手头所有其他的活儿都推了,甚至还掛上了一个“设备维护,暂停使用”的牌子,將所有前来询问的学生都挡在了门外。

“要做,就做到最好,不给任何人留下挑刺的余地。”这是王师傅的原话,他的脸上,带著一种即將奔赴战场的、老兵式的严肃和兴奋。

他先是带著林浩,把那台他视若珍宝的m-ts测试机的液压系统和传感器,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地,重新校准了一遍。这个过程,繁琐到了极致。

他让林浩爬到机器下面,用专门的清洗剂,把每一个液压油管的接头都擦拭得鋥亮,確保没有任何一丝漏油的隱患。然后,他又亲自上阵,用一套高精度的標准砝码,对力传感器进行多点標定,確保其在整个量程范围內的线性度和准確性,都达到出厂时的最优状態。

“记住,小子。”王师傅一边调试,一边对林浩进行著“现场教学”,“我们做实验的,最怕的不是结果不好,而是不知道自己的结果,到底准不准。仪器的状態,就是我们手里的『度量衡』,这把尺子要是不准,你后面测出来的所有东西,都是狗屁。”

林浩在一旁,除了点头和递工具,根本插不上手。他看著王师傅那布满老茧、却又异常灵巧的双手,在那些复杂的线路和阀门间穿梭,心里充满了敬佩。他感觉自己像一个刚刚入门的小学徒,在观摩一位国宝级的老师傅,亲手打磨一件传世的艺术品。

校准完机器本身,王师傅又从他那个上了锁的、宝贝一样的工具柜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了一个充满了德式工业风的金属盒子。

他打开盒子,里面铺著厚厚的天鹅绒,静静地躺著一套从未对外人展示过的、德国进口的低温引伸计和高精度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这玩意儿,是我当年托关係,从德国马普所一个老朋友那里弄来的,宝贝得很,一直没捨得用。”王-师傅一边小心翼翼地取出引伸计,一边对林浩炫耀,语气像是在介绍自己最得意的孩子,“你看这做工,这触点,纯蓝宝石的。它的温度漂移,比你们年轻人谈恋爱的热情,都稳定得多。”

他將这套“顶配”的传感器,仔仔细细地安装到低温环境箱的內部接口上。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仪式感。

准备工作的最后一步,是液氮。

王师傅亲自推著一个巨大的、比他还高的液氮杜瓦瓶,去学院的气体站,灌了满满一罐最高纯度的液氮回来。当他推著这个冒著“仙气”的大傢伙,缓缓地走进实验室时,白色的寒气,从瓶口溢出,在地上繚绕,让整个实验室,都充满了“仙气”和一种大战来临前的肃杀之气。

当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就绪,当时钟的指针指向了下午两点,陈默,也准时地,从地下室,来到了mts实验室。

这是林浩第一次,看到陈默,走出他那个“地下室王国”,来到“地上”的世界。他依旧穿著那件万年不变的、乾净得有些过分的白衬衫,表情平静,但林浩能感觉到,他的內心,也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期待。

王师傅看到陈默,没有了平时的那种距离感,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说了一句:“都准备好了。”

陈默也点点头,回了一句:“辛苦了。”

没有多余的寒暄,但三个男人之间的那种默契和信任,已经不言而喻。

一场由“理论大神”陈默构思,“计算天才”高翔预演(虽然高翔因为还有別的任务没来现场),“技术狂人”王师傅保驾护航,以及“天选打工人”林浩亲自操刀的、堪称“最高规格”的低温力学实验,正式拉开了序幕。

“开始吧。”王师傅对著林浩点点头,然后退到了一旁,把主操作台,完全交给了他。

林浩深吸一口气,坐到了主控电脑前。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就是这场战役的“总指挥官”。

第一步,降温。

他戴上防冻手套和护目镜,走到液氮罐前,握住那冰冷的阀门。

“开阀,注意观察压力表,流速不要太快。”陈默在一旁,冷静地提醒。

林浩缓缓地,拧开了阀门。

“滋滋——”

白色的、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通过一根包裹著厚厚绝热层的金属软管,缓缓地注入到测试机的低温环境箱中。

液氮接触到常温的金属部件,瞬间剧烈汽化,发出剧烈的、如同开水沸腾般的声音。整个环境箱,很快就被浓浓的白色寒气所笼罩,像一个正在酝酿著神秘魔法的链金炉。

电脑屏幕上,温度传感器的读数,开始飞速地下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