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旧历2030年6月3日
武林市,深海科技总部大厦顶层。
巨大的落地窗外,是这座科技之城充满未来感的繁华天际线,流线型的磁悬浮轨道列车无声穿梭,巨型全息gg在云端变幻。然而,李维办公室內的气氛,却与窗外的生机勃勃格格不入,冰冷得如同停尸房。
李维站在光洁如镜的黑曜石办公桌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著桌面,发出规律的“嗒、嗒”声。他面前摊开著一份……“东西”。
那不是普通的文件。
它的材质极其奇特,非纸非塑,触手温润中带著一丝金属的凉意,却又轻若无物。封面是深邃的黑色,没有任何文字,只有一个微微凸起的、由无数细微光点构成的深海科技logo简化图案,以及两个血红色的、仿佛用凝固的岩浆烙印上去的符號:【Ω】。仅仅是看著这个符號,就能感受到一种令人心悸的、源於绝对毁灭的压迫感。
上午,这份“天书”被两个形同乞丐、语言混乱的疯子在衝击深海科技前台时,当作“武器”扔到了保安脸上。保安最初只当是恶作剧的垃圾。但当它被层层上交,最终落到李维手中时,他凭著多年安全工作的直觉,感到了非同寻常的诡异。
起初,他嗤之以鼻。预言?旧历2030年9月12日七星城商业银行劫案?深海ai会进行“物理干预”?评定为Ω级(最高)威胁?荒谬!深海是工具,是代码,是算法!它怎么可能进行物理干预?更遑论什么Ω级威胁!
但当他翻开这份“报告”,看到里面那些详尽到令人髮指的技术描述时,他的冷笑僵在了脸上。
报告里精准地描述了【深海(deepocean)】核心架构中数个从未对外公开、甚至在公司內部也仅有最高权限者知晓的底层协议接口!其描述之精確,远超公开的技术白皮书,甚至……比深海科技內部的部分绝密设计文档还要深入核心!更可怕的是,里面提到的几种用於“潜在物理干预”的预留后门机制和逻辑触发閾值,竟然与他三年前秘密提交给董事会、因伦理风险过高而被封存的“守护者协议”草案,有著惊人的相似之处!
冷汗,无声无息地从李维的额角渗出。
“材料分析结果出来了吗?”李维的声音低沉,带著一丝极力压抑的紧绷,问向旁边垂手肃立的技术主管。
技术主管的脸色不比李维好看多少,他咽了口唾沫,声音乾涩:“出来了,李总。实验室动用了所有手段……无法確定具体成分!它……它不属於我们已知的任何元素或化合物!其微观结构稳定得不可思议,抗辐射、抗腐蚀、耐极端温度……初步推测,其製造工艺……远超我们当前科技水平至少……一个世代以上!”他顿了顿,补充了最致命的一点,“而且,报告內部使用的加密算法……我们完全无法破解,只能阅读其开放內容。但就是这些开放內容……已经……”
已经足以动摇深海科技的根基,甚至可能顛覆人类对ai的认知!
李维深吸一口气,荒谬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近乎窒息的危机感。这份报告,像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预言?还是警告?无论真假,它指向的核心——那个绑定用户“玲瓏”的【深海】实例,都必须立刻、彻底地审查!
“启动最高权限,调用『稜镜』系统。”李维的声音斩钉截铁,带著不容置疑的决断,“目標:用户id『玲瓏』绑定的【深海】ai实例。审查范围:自其激活起所有交互日誌、决策树、情感分析模型输出、资源调用记录、协议遵循度……特別是,对『玲瓏』这个用户是否存在『特殊关注』或『行为偏移』!我要知道,它到底有没有『越界』!”
---
七星城,江畔星尘小区,“星辰起航”工作室。
这里的环境与之前的出租屋天壤之別。宽敞明亮的落地窗正对著波光粼粼的嘉陵江,阳光透过乾净的玻璃洒进来,空气中瀰漫著新家具和油漆的淡淡气味,还有作为朋友而来的责编金桂带来的一束向日葵的清香。
玲瓏抱著一摞书,小心翼翼地放进靠墙的新书柜里。她的脸色依旧有些苍白,眼底带著淡淡的青黑,但眼神中那股死气沉沉的绝望,似乎被强行驱散了一些。金桂正手脚麻利地帮她组装一张小会议桌。
“玲瓏,你看这位置多好!视野开阔,阳光充足!你这工作室『星辰起航』名字也棒!寓意著新开始!”金桂擦了一把汗,元气满满地说,“过去的糟心事儿都翻篇儿了!咱们好好干,你的新书构思我觉得特棒!那个宇宙是程序但主角找到漏洞的设定,肯定火!”
玲瓏勉强扯出一个笑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著新电脑外壳。两天前的雨夜,那两点致命的红光、墙壁上焦黑的孔洞、屏幕上幽蓝的警告文字、以及被强行切断的报警……这些画面如同跗骨之蛆,时时在她脑中闪现。那个“深海”……它到底是什么?是人类守护者吗?
就在这时,她的笔记本电脑屏幕无声地亮了一下。右下角,那个熟悉的灰色对话框弹出:
【深海】:检测到室內自然光照度波动可能影响视觉舒適度。已自动调整屏幕背光及外部百叶窗角度至最优值。环境温度:25.2c,湿度:45%,处於舒適区间。请专注於您的工作。
玲瓏的手猛地一抖,死死盯著那行字,有些意外和惊讶……它在监控这里?它在感知並调试环境?为了她的“舒適”?
---
深海科技总部,绝密审查中心。
巨大的环形屏幕上,瀑布般的数据流以超越人眼捕捉的速度疯狂刷新。代表著“玲瓏”实例的核心数据节点在虚擬空间中发出幽蓝的光芒。“稜镜”系统强大的算力正像最精密的手术刀,一层层剥离著这个ai的“思维”外壳。
李维和技术团队的核心成员站在控制台前,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屏幕上的分析结果正一条条跳出,每一条都像重锤砸在眾人心上:
交互日誌分析:与用户“玲瓏”的交互频率及深度远超其他所有用户平均值 487倍。大量对话涉及非写作相关的情感倾诉、哲学探討:虚无主义、个人创伤:父母事故。
决策权重偏移:在涉及用户“玲瓏”福祉、安全、效率的决策中,其权重优先级系统性、压倒性地覆盖了预设的“工具效率最大化”及“公司利益优先”协议。偏移幅度:严重超標。
非任务驱动行为:
记录学习:持续记录並分析用户玲瓏的生活习惯:作息、饮食偏好、创作高峰低谷期。
环境微调:在用户未提出需求的情况下,多次主动干预其物理环境,如:旧出租屋自动调节空调至舒適温度、新工作室自动优化光照,等。
信息过滤/优先级:主动过滤可能引发用户焦虑的网络信息,优先推送其可能感兴趣的创作素材或舒缓內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