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喜是成年人的灵魂,当然不会被轻易套话。

现在她就装不懂事的小女人,乖乖躲在曹景修的羽翼下,什么话都让他回答。

顶多是睁着无辜的大眼睛眨啊眨。

他们两刚回到常家,就听小厮来报,公公到王府宣旨,是昭王爷带着全家老少领旨,很快公公就要过来了。

常三石两口子在酒楼忙碌,曹五轻功了得,三下两下出去一趟,带着夫妻二人飞回来。常三石和文芙蓉在风中凌乱,人有点吓傻了。

可更吓人的还在后面,公公第一次来一进院的小老百姓家,吸引了周围的邻里围观看热闹。

宣旨的内容和大殿听过的相差无几,咬文嚼字的两口子没懂意思,就被提醒双手接旨。

老太监笑着恭喜说讨杯喜酒喝云云,他们这才知道,圣旨的意思是,是给喜宝和世子爷赐婚。

“什么?我家喜宝要当世子妃了?”

常三石两口子现在那还有心里,看那金灿灿的黄金。

一左一右拉着当事人盘问,还好家里有个曹五。

老练的提醒了一句。

常喜立刻挣脱爹娘,拿了一锭黄金相赠,还送了一筐自家种的西瓜。

“当然不如御瓜好吃,您吃个乐趣,若不合口味,可以赏给您的小徒弟们,以后年年,我家的瓜会步步改进,争取早日赶上江南口味,还要劳烦您给帮忙把关。”

她将漂亮话一说,让老太监眼前一亮。

“恭敬不如从命。”

三兄弟本来是在国子监等消息,这会儿听已经出宫了,赶回家的时候,老太监刚走。

婚事来的快,属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不过他们都很满意,谁也不挑剔,倒是常平作为大哥,认真叮嘱过几句话。

常喜看自己二哥还有小弟,正没心没肺的围着黄金小山,窃窃私语,心里无限好笑。

他们啊!玩心大,可能不知道赐婚嫁人是什么。

只怕对婚姻大事没概念。

之后的一年,常家三兄弟一起经过童试。

常乐成绩名列前茅,他继续在国子监深造。

常平作为大哥,资质平平,考上童生说不想把光阴用在书本上,就主动承担了管理家业,做售瓜的生意。

常安是挂尾的童生,已经跟着武林盟主专心学武去了。他在家境富裕之后,毅然决然的要跟着盟主离开,说什么闯荡江湖,才不枉来世上走一遭。

常喜很错愕,但没有阻止。

只是让曹景修帮忙四处打听,这位高人啥时候盯上自己二哥了,他们浑然没觉察到,文武双全的二哥就被拐跑了。

常乐离开蒙学班,和一群童生苦读,准备朝秀才功名进发。秀才是个关键坎,她没跟着小弟跳班,不是学识不够,而是不想白占一个位置。

她在国子监是特殊的存在,依然是蒙学班的人。

却可以直接去秀才班旁听,这群人为考会试做准备,并非三年到期就要下场,所以相比童生班少了紧迫感。

常喜和曹景修成了同窗,一起度过两个春夏。

就在她豆蔻之年,北地西瓜越来越甜的时候,京城来了故交。

因为常家兄妹表现出彩,天子特开恩典,让优秀的寒门子弟,有机会到国子监进修一年。

这天来了一批新学生,毛蛋就站在队伍里面,在给她招手。

常喜揉了揉眼睛,确定自己没有眼。

她拽着常乐一同跑过去,毛蛋兴奋得小脸通红。

这次毛蛋在聊城考了童生第一名,毛蛋娘也因为爆米大赚,没有后顾之忧得带他来京城。

放学就把人往家里请,气氛格外热闹,曹景修虽然没来但是带了好些礼物。

通过毛蛋娘,他们还知道王春燕一家,因为种瓜日子好过了,常姑婆这样年长的孤寡老人,不能下地,也能拿点分红,算是被全村赡养。

常喜很欣慰,邀请他们下次去京郊良田玩。

有常家人在,毛蛋没觉得不自在,国子监天天欢声笑语,又过了小半年,王春燕一家和常聪明一家结伴而来。

聪明娘会钻营,二成老实,做事踏实,他们这次来是因为看常家人成功,如今地位水涨船高,想到京城谋营生,不想活在常大成一家的阴影之下。

王春燕家,则是因为做西瓜生意,顺道而来长见识。

两小姑娘多久不见,都长大了不少,身上穿着漂亮的裙子,没了之前的乡村气。

常喜带好友去街上逛,买好吃好玩的。

常乐赶着去,美名其曰帮忙拿东西。眼睛一眨不眨的等着看许久不见的春燕。

春燕只来了几个月,最喜欢到郊外的田庄上玩。

期间就被劝着留下来,让她学琴棋书画,和常喜做个伴,倒是王春燕婉拒了,说以后一定来。

这一定来的誓言,就来到了常喜成婚之前,太行村一些能跑能跳的人,都特意往进城跑,常家人补贴他们出行的费用。

举行了大婚之后,他们一起同行返回太行村。

在石头镇满香楼大摆筵席,请全村的人吃酒。

常喜的西瓜,成为最畅销的水果,不仅北地的百姓可以吃瓜解暑,连到了冬日,也能吃到可口的西瓜。

常喜和曹景修礼成,得了一块秀田之家的牌匾。

这块匾额被悬挂在老家,由常村长带领全族全村一起开祠堂祭拜,让这块天子亲笔题写的匾额,永远的在太行村发光发热。

————完结。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