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点上胆汁,只等嫩豆慢慢凝固后,再慢慢的用小火煮沸。这样做出来的嫩豆,只需要加一点蜂蜜,就能给两崽做上一碗甜品来。
“昂呜,娘,这个嫩豆好滑,好嫩啊,还是甜甜的!我还可以吃两碗。”二头就是个捧场王,基本他娘做啥都吃得香。
人家大头吃得头都没抬起来,根本没空说话。
趁着他们吃豆的时候,翠收拾了昨天崽崽们带回家的几条鲋鱼(鲫鱼),打算呆会做个鲋鱼豆腐汤。
吃豆一定得有好蘸水!
可惜这个大夏朝没有辣椒,就连茱萸,家里没有。
豆缺了好蘸水,都木得灵魂了!
主食照样是稀饭,又做了这么一锅豆!
那,干脆做一个菜豆儿稀饭得了。
陕省好些地方的百姓,就很好这一口。
浓稠的稀饭加了豆儿、酸菜和白菜,稍微盐味一调就很美味了。
再把鲋鱼(鲫鱼)一煮就得。
就别想煎鱼了,家里的荤油罐子都见底了。
直接清洗干净后,用水煮!
只要空间水煮,应该问题不大。
果不其然,全家人这顿饭,都吃得很是欢快。
毕竟一年顶多就能吃个一两回豆,这也是翠嫁过来后才有得吃的菜系。
原身没嫁过来之前,公爹就曾说过,马氏煮出来饭食,猪都不爱吃。
新媳妇儿翠婚后第二天就掌管了灶房,一做至今!
一口豆稀饭,一口鲫鱼汤,那叫一个有滋有味。
两祸头子还嚷着要再添一碗豆稀饭!
看着他们鼓鼓的小肚子,实在是怕他们撑坏了肠胃。
翠赶紧把放在竹篓子里的餐后水果龙眼柿,拿了出来。
一个竹篓子的柿子有二十个,翠表示自己摘的时候吃过来,一个没吃。
最后,就老袁头和袁老二尝了个味(吃了一个),袁老三吃了两个。
其余的,全被马氏和崽崽们瓜分了。
袁老三其实还没吃过瘾,他向马氏要吃的很厚脸皮,对上大嫂他还有点要面子,正是中二的年纪。
嗦着手指头上的柿子汁,偶尔瞟一眼小个吃得欢的侄子,又吞了吞口水。
翠和老袁头商量抓竹耗子的事,流口水的袁老三听了一个正着。
瞪着眼睛:“大嫂,这个竹耗子真能吃啊?”
就没有年轻小伙子不馋肉的!
翠点头,肯定的说:“能吃,吃竹子的耗子很干净,个头也大,和偷家里粮食的耗子不一样。”
袁老三双手击掌:“嘿嘿,逮耗子这事儿,我拿手啊,只要找到耗子洞,用烟熏,然后在耗子洞的所有出口放上麻布袋就行。”
听上去,有点靠谱。
主要是袁老三干农活很一般,扁担一上肩就叫会吱哇的叫唤。
能给家里做点肉献,算是废物利用。
老袁头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翠当然没意见,她表示做耗子肉,她很拿手!
第二天,吃过早饭。
袁老三问过了大嫂,知道竹耗子在那片竹林里,大手一挥,指挥着俩祸头子扛着麻布袋,拿着火折子和锄头就出发了。
晚食前,叔侄三人还回来得还挺早。
许是没有人类迫害,竹耗子繁殖得很猖狂,袁老三的口袋里鼓鼓囊囊,抓了小二十只。
这些虽比不上后世那些家养的大,好歹一只也有一斤多。
杀耗子,扒皮,忙得不亦乐乎。
等上灶台,这二十只去头去皮去内脏去尾的耗子,看着有十来斤肉。
好大一盆嘞!
怎么做?红烧吧!
哎,不辜负美食!
反正除了烧火的二头,翠想怎么做怎么做。
家里有豆瓣酱(没有辣椒的那种),黑酱油些许,姜蒜有一点。
偷渡了一个卤味包,在红烧耗子里混迹。
红烧耗子肉还没有熟透,整个农家小院上空香得哟!
风卷残云,狼吞虎咽!
毫不夸张,老袁头都没端大家长的架子,啃肉啃得满嘴流油。
太香了,竹鼠基本都是瘦肉,肉质又细嫩又鲜香!
竹笋烧竹耗子,配一脸!
全家罕见的,没有呼噜完主食酸菜稀饭。
二头打了一个响亮的饱嗝儿,笑眯了眼:“三叔,明天还去吧!”
翠不依,陈诉了一个事实:“没有油了啊,可不能天天这么吃,耗子肉费油盐!”
袁老三法子多,“二头,咱抓了竹耗子,扒皮后烤着吃!”
“三叔,怎么烤?要不要带我娘去?”二头没见过三叔进灶屋,完全不放心他的手艺。
“嘿嘿,不用大嫂做,你们三叔我烤肉的手艺可不差!想当年呀,你爹常带我和你二叔……”
好吧,确定了!
淘气,就是老袁家的遗传!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