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点子是他们夫妻出的,但是辛辛苦苦执行的,还是老两口啊。隔日,朝廷典牧署的官员就来了大梨村。
他们不但要学习这提炼出来的养殖大法,还要从头到尾跟着走一轮。
只有等他们学会了,才能做成标准流程告知天下百姓。
这等利民之事,典牧署官员也很上心,谦虚请教,都恨不得住在大梨村。
大梨村的村民很快就知晓了这消息,大多人还是挺为张氏高兴的。
他们不但是伯府的邻居,也是敕命孺人的乡亲啊!
蜀地来的老村人,个个红光满面。
论亲近,还得是他们呀!
现在大梨村的这些人,看着他们逃荒来的老村人都尊敬得很。
他们现在的日子,过得比在下游村那会儿强上多少倍了?
亲近胡家的人,为张孺人高兴。
京城捐了不少粮食的富商夫人们却都酸了,虽然张氏不过是最末等的敕命孺人。
但是,谁会不稀罕这个?
除了官员们主动捐粮,皇宫内的娘娘们也不会落下。
高皇后看过《海洋食物的食用大法》后,直接让沿海的蚝油坊停止做蚝油,改为海产品加工坊。
昆布、紫菜、海藻、海石等海洋植物,只需要洗净后反复晾晒成干即可。
海鱼被抹上粗海盐,做成咸鱼。
生蚝的蚝肉也被晾晒成干,虾,各种贝类,都被做成了干货,便于保存和运输。
几十个蚝油坊,放开了的收,做好后,统一放入仓库,等待被朝廷调配。
其余妃嫔们没有高皇后这么财大气粗,纷纷把自己的私房银子或者没有内务府标记的首饰给捐了出来。
连选秀走到最后的一百多位秀女都不甘落后,纷纷表示,她们的家族愿意尽一份力。
甚至为了争夺太子妃之位,暗暗较劲,不断提高她们想要捐献的数额。
这届的秀女们,从住进储秀宫就没少被为难。
她们不但要面临宫里嬷嬷们的挑剔选拔,还要时不时遭受来自太子的考核。
从“胆大心细”到“积极乐观”“智慧通达”等等,层出不穷的题目。
如果这是大考场,真是把人考得糊得不能再糊了。
本以为上轮选秀后,加了膳食这个功课,贵女们应对皇家考试应该顺遂了。
可今年,居然又有所不同。
三个月时日一过,剩下的,也不过才一百多人。
勋贵、世家、官家女郎占了九成,普通百姓出身的,仅剩一成。
听到这群秀女竞价一般的捐粮,可把伴读六人组给乐死了。
难道她们以为,太子妃之位,粮多者得吗?
高皇后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最近这些秀女闹的动静有点大。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