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人等耐心等待,等到军队遴选过后,对尔等进入各家工厂进行分配。有不清楚相关事宜者,可以咨询院内的前期抵达的老人。
但最好不要离开大院,因为征募分配工作今天就要结束,擅自离开者视同自行放弃从军上工机会,今后不予安排。
事关重大,切不可自误也。”
一番话说完
引来了下面人群的议论纷纷,很多人将目光投向大院门口执勤的军人,露出难以掩饰的火热。
这些身穿土黄色军服的士兵们,身上佩戴着牛皮武装带,头带宽檐牛仔软帽,风格类似于后世澳大利亚军人的制式软帽。
这种宽檐牛仔软帽非常有利于遮挡热带地区的刺眼阳光,隔绝暴晒,是适应当地环境的士兵装备。
帽徽是双色太极旗,寓意着属于南洋军的一员。
士兵们扎着制式绑腿,脚穿厚底麻布鞋,手中是一杆共和九式燧发步枪,在腰带的右侧,悬挂着带刀鞘的锋利刺刀。
刺刀连把手带刀身足有一尺多长,拔出来寒光闪闪,顶端呈现尖削的弧形,刀身上带有深深的血槽,非常锋利。
无论刺,还是单手轮砍,都会造成致命的伤害。
见到众人意动,铁山镇民政官方世同将铁皮喇叭放到嘴边,再次蛊惑说道;
“各位弟兄们不要犹豫了,加入南洋军是神圣而崇高的事业,跟随大帅打天下,是几辈子都求不来的福分啊!
大帅仁慈,对手里的子弟兵好的更是没话说。
你们可以打听打听,入伍超过半年的那些南洋军官兵们,几乎都优先分到了漂亮女人,建起了屋宅,家家户户添丁进口。
若是在战场上建立了功勋,还会大手笔赏赐田地。
见到了,错过了就没有机会了,还不抓紧去报名应征。
别以为去应征就能选上,军队的要求苛刻,不符合条件和年龄的全都要刷下来,那就只能上工去了……”
经过了这番言语煽情,很多新移民便不再犹豫,纷纷涌向了征兵的桌子边,然后在士兵的吆喝下排成了一条长龙。
“怎么样大哥?咱们也去应征吧。”三弟韩进喜显得怦然心动,忍不住问了一下。
几年前下南洋时,韩进科19岁,他的三弟韩进喜只有15岁,五年搓跎岁月下来,韩进科已经24岁了。
稍微犹豫一下
韩进科果断的点点头,当初能够下南洋的人都有一股子狠劲,只要能够出人头地,当兵吃粮怕什么?
机会就在眼前,可不容错过。
“走吧,三弟,我们也去应征当兵,最起码娶媳妇不用愁了。还能吃上军饷,今后也算有个着落。”
“嗯,我听大哥的。”
两兄弟几句话便计议以定,随即快走几步加入到排队的长龙中,等待着军方的遴选。
场地中的这230多名新移民,基本上七成以上都涌去了报名。
剩下的要么年龄不够,要么年龄超出了,或是为数不多的华裔女人,不符合参军要求。
小半天过后
韩氏兄弟俩喜滋滋的站在被征募的人群中,能够通过军队遴选的只有47人,其他的130多人全都落选了。
能够通过军方遴选的不足三分之一,这让被选上的青壮年男子更觉得兴奋,心中隐隐的感到骄傲。
韩氏兄弟俩能够被选上,一来是身强力壮,二来是识文断字,尤其受到青睐。
当初在姑苏府老家,韩家的家境相当不错,从小接受了完整的私塾蒙学,打下了很好的底子。
韩进科更是中了秀才,若非遭遇兵灾之祸,家屋俱焚,也不至于颠沛流离成为逃亡大军的一员。
“好了,别看了。全部都按高矮顺序排队,准备进入军营训练。”
军官招募完以后,吩咐这些新丁们排成队,便带领着他们像大院外面走去,身后留下了一片羡慕眼光。
南洋军的几座训练营就在铁山镇附近,相隔并不远。
这一支长长的队伍沿着繁华街道走向军营,等到三个月出来后,他们就是南洋军士兵中的一员。
其中优秀者,还将更进一步的培训,成长为南洋军的基层军官。
人生的境遇,将会变得大不相同。
依然滞留在大院中的新移民们,随即接受了钢铁厂的挑选。
作为铁山镇核心的支柱企业,钢铁厂拥有优先挑选工人的特权,只有他们挑选过了以后,剩下的歪瓜裂枣才会分配到其他厂子里。
没办法,谁让钢铁厂是无可争议的老大呢?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