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雄关独峙镇南天
这么一说,何国驺安心不少,说道:“都怪吴三桂认贼作父,把那山海关天险拱手让给鞑虏。要不然,鞑虏可能过得了关,又怎么可能占领中原?”
“是的。”丹初说道:“不管八旗如何夸耀武力,却始终未能从正面攻克山海关。自吴三桂降清,引八旗打败大顺军,天下遂成崩坏之势。“此后,除大顺军曾在潼关与八旗大战外,各地关隘大多弃守。譬如福建,本有杉关、仙霞关为屏障,如广西之严关、镇峡关,足成割据之势。
“明军却自毁长城,弃杉关、仙霞关,使鞑虏长驱直入。福建遂失,郑芝龙罪不容诛矣。徐彪起自土贼,与郑氏相差甚远。眼下这昆仑关守卒孤立无援,料想应无死战之心……”
一段简短的闲聊,使何国驺等人恢复了信心。士卒们见主帅气定神闲,总算放心不少。
又过了一会儿,副标统冯琳赶了过来,先一摇头,继而说道:“大帅,我到关门外问话。城门上起先无人回应,后来有人出来答话,说已收到大帅书信,正在向南宁方面请示。”
“娘的,要降就降,还请示个屁呀!”
“这分明是缓兵之计!”
丹初略一思索,问道:“那人官居何职?语气如何?”
“自称是副总兵,据说是徐彪的族弟,着盔甲,辨不清样貌。语气还算客气,不卑不亢。”
“哦,”丹初心里失望,表面仍很镇定,笑道:“看来,守军已有怯意,内部或意见不一,我军破关当易如反掌。”
只能寄希望于那支两百人的奇兵了。昨日,马头土司来见,说有小道可通往九塘。
昆仑关所在的昆仑山为大明山余脉,周围群山环绕,中间有一条昆仑道沟通南北,连接桂林、南宁。昆仑关处在昆仑道的中腰,好比食道之咽喉,素有“雄关独峙镇南天”之誉。
从昆仑关向北,经二十里昆仑道至古漏关,为昆仑关的北方屏障。沿途有三座烽火台,每台皆可派兵驻守。昭永军奇袭古漏关,沿途守军弃台南撤,昆仑关北方屏障已失。
从昆仑关向南,尚有一系列重关险隘,包括武鸣山、老虎岭、昆仑山等。最险要者,当属关西三十里的高峰隘。从南宁至昆仑关,又有大塘、二塘、三塘、四塘、五塘、六塘、七塘、八塘、九塘等九个塘站。
丹初派了两百精兵走小道趋九塘,威胁昆仑关之敌的退路,约定在已正时分发起攻击,主力攻昆仑关,奇兵攻九塘。
明朝虽已有自鸣钟,但价格昂贵,军队行军打仗时仍习惯用漏刻、念珠等传统办法计时。丹初力排众议,为每个标配备了自鸣钟。
时间即将到达已正,守军仍无投降之意。若不来硬的,守军是不会投降的。
丹初毅然下令进攻。一声炮响,中军升起一黄一红两面旗帜。等候已久的昭永军士兵开始忙碌起来。谷道上、山坡上,士兵开始缓缓前进。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