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成耀的死,无疑给诸镇敲响了警钟。何吾驺或许只有虚名,岑丹初可是刀枪火海里闯出来的小霸王,又有李元胤为奥援,不可轻易得罪了他。

参会勋镇计有南阳伯李元胤、博兴侯张月、都督同知陈奇策、安定伯马宝、都督同知郭登第、文水伯陈曾禹、文安侯马吉翔、都督同知刘国昌八人。陈曾禹是庆国公陈邦傅的长子,随陈邦傅一道援粤。陈邦傅封国公较早,却被丹初驱逐出梧州,又要受丹初节制,颜面大失,改派儿子过来参会。

“马皇帝”马吉翔留在肇庆,没能随扈梧州。此中颇有一番故事。去年,柳远生由戎政尚书迁任兵部尚书,颇思作为,意图整顿御营。御营一直都受马吉翔、庞天寿掌控,柳远生动了他们的奶酪,很快便排挤出朝。清军攻入广东,永历帝干脆升马吉翔为兵部尚书,留在肇庆督战。

何吾驺、岑丹初并坐高堂,何吾驺居左为主位,岑丹初居右为副位。

“诸君,国势艰难,局势危急。老夫本已归老山泉,手无缚鸡之力,亦愤于时事,愿以老迈之躯效命疆场。诸君兵强马壮,高官显爵,更应奋袂报国,绝不可像罗成耀那样,暗通鞑虏,约献肇城。”

丹初与他一唱一和,说道:“我在梧州时,皇上谆谆教诲,要前线诸镇齐心协力,共御鞑虏。我虽后起,朝廷既拜我为援剿大将军,自当责无旁贷,勇于任事。

“诸君多为我前辈,能征善战,功劳素著。数月前,朝廷为诸君加官晋爵,意在激励将士,共克时艰。此次鞑子来势汹汹,我辈更应齐心协力,方能对付滔天之敌。否则,若有私心自用者,若有暗自款虏者,罗成耀即为前车之鉴也。”

岑丹初已是广西最大军头,又曾在全州力战八旗,威名赫赫。此番援粤,赤军初来乍到,就以雷霆手段诛杀罗成耀,更令诸镇敬畏不已。

李元胤、马宝诸将纷纷附和。

兵马强壮,说话才有底气。何吾驺暗自感叹,说道:“诸君,天军人多,局促肇城内外,师老兵疲。我打算兵分两路,一路反攻清远,另一路增援广州。具体部署,请宁国公指划清楚。”

言外之意是,督师大学士和援剿大将军已经取得默契了。众将更加警醒,敛气凝神,只听丹初语调平缓,不怒而威,言简意赅地说道:

“老先生坐镇肇庆,居中调度,博兴侯张月协守肇庆,确保我军粮道,不得有失。

“我用援剿大将军印信,节制安定伯马宝、南阳伯李元胤、都督同知陈奇策三镇兵马,东下镇守三水,联络广州,合击鞑子主力。

“文安侯兵部尚书马吉翔,用兵部尚书印信,节制庆国公陈邦傅、都督同知郭登第、都督同知刘国昌三镇兵马,北上反攻清远,威胁鞑子侧背。

“各部兵马,两日后准时拔营,不许畏葸不前,不许私心自用。否则军法无情,勿谓言之不预也。”

何吾驺见诸将甚是恭敬,暗中欢喜,慨然曰:“大将军,老夫为督师大学士,岂能在后方养老?三水为主战场,老夫无能为力。反攻清远这一路兵马,老夫自为之。”

清远位于三水东北方向、广州西北方向,是广州的北面门户。清军云集广州,若明军能夺下清远,便可威胁清军退路。清军势必要分兵反攻,广州、三水的压力就会减轻不少。

督师大学士都亲临前线了,诸将不敢再推诿,纷纷表态支持。这次援粤,诸将用命,似乎前景可期。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