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顾出身江南大家,虽无官爵在身,却也值得周庭深巴结。这些缙绅大家,与明清两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顾炎武出身复社,与赤军左参军方以智早有唱和。顾祖禹出身常熟顾氏,赤军高层里有不少常熟籍的官员。周庭深到岭南做生意,说不定还得托二顾走门路呢?

远处海面收窄,两岸隐隐出现两座青山,左右遥相呼应,扼守珠江口。

顾祖禹心情激动,仿佛看到了多年未见的朋友,问道:“定人兄,这是虎头门吗?”

虎头门即今之虎门,明人称之为虎头门,清人称之为虎门,沿用至今。

顾祖禹年纪大,学问更高,摇摇头说道:“不像是。按照《大明一统志》,虎头门当靠近东莞。眼下咱们刚出零丁洋,尚未进入珠江口呢。”

周庭深从船舱内叫来一个老水手。那水手本是粤人,见多识广,熟悉珠江水道,远远一看,摇头说道:

“各位老爷,虎头门离得不远了。眼前这两座山,西边的叫大角山,右边的叫沙角。再往前约五六里,您瞧,就远处那个黑点,其实有两座岛,正巧在珠江航道中央,横挡珠江,名字就叫横档,上游的岛叫上横档,下游的岛叫下横挡。

“横档两翼皆为山岭,扼守珠江东西两岸,官军往往在此设置炮台。过了横档,再往上游七八里,才是虎头门,有大虎、小虎两门,如猛虎卧于江面,俗号虎头门。

“这一带属东莞县,自古为广东海防重地。海寇犯广州,往往走这条道,过了虎头门,前面只剩一个南头澳,为省会门户。当年海寇猖獗,往往窥伺于此,先过虎头门、南头澳,再泊濠镜澳,为腹心之患……”

顾祖禹拿起随身的行笔,一边听老水手讲述,一边在颠簸的甲板上描画起来。

顾炎武则不禁想起《大明一统志》,默默吟诵道:“虎头门即秀山也。宋景炎二年,元将刘深攻帝于浅湾,张世杰战不利,奉帝退保秀山。明初,廖永忠下东莞,次虎头关。今外国来入贡及出使外国者,皆取道于此……”

记述已毕,虎头门渐近。早有赤军水师派来舢板,查验船单。将士军容甚壮,纪律严明,无盘剥索贿情状,众人始放松下来。

未几,虎头门渐近。果真是一大一小两座山峰,耸峙于珠江之上,如猛虎扼守航道。山上筑有炮台,炮口指向江面,台上赤旗飘扬,军威甚壮。

顾祖禹叹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终于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

顾炎武向周庭深介绍道:“我这位族弟,立志写一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舆地著作,名字都想好了,就叫《读史方舆纪要》,不仅要超越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的《太平寰宇记》,还要超越本朝的《寰宇通志》、《大明一统志》。”

顾祖禹连忙谦让,说道:“定人兄过奖了。中华地大物博,弟只愿走遍天下山川,考证地域形势、城镇关隘、山川险易,讲明古今战守、攻取、得失之事。”

“好志向,好志向。”周庭深由衷赞道:“将来恢复中原,正需要老弟大才。”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