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朱成功加紧收编鲁藩军队。这倒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树倒猢狲散,原属鲁监国政权的文官武将也出现了分化,有的转入郑成功部下,如闽安侯周瑞,原是郑彩义子,本就是郑氏旧部,所部直接改编为赐姓藩军;有的则以寓客自居,不再厕身军机要务;定西侯张名振出身于锦衣卫,兵部侍郎、监军张煌言有举人的功名,此类正途官员与海寇出身的赐生藩将领格格不入,更忠于永历正统,坚决不愿归顺赐姓藩,只愿同朱成功保持同盟关系。冯加礼特意提道:“鲁藩军队自视为大明正统,不大瞧得起海寇出身的赐姓藩。如张名振、张煌言者,皆不愿归顺赐姓藩,彼此隔阂甚深。

“张名振至中左所面见朱成功,成功有意折辱,问曰‘汝为定西侯数年,所作何事?’名振答曰,‘中兴大业。’成功又问,‘安在?’对曰‘济则征之实绩,不济则在方寸间耳。’

“成功不依不饶,追问曰‘方寸何据?’名振曰‘在背上’,解衣示之,有‘赤心报国’四个大字,长径寸,深入肌肤。

“成功愕然,悔谢曰‘久仰老将军声望,奈多憎之口何!’于是,成功取出历年谤书,皆为污蔑鲁藩之书,举火焚之。成功待名振以上宾,然彼此猜忌不减。”

原永历朝次辅王化澄已经跻身南越国决策圈,担任右参政,说道:“张名振的监军,在鲁监国政权中任兵部左侍郎的张煌言,已于前日抵广,意欲面见国主,陈说大计。”

丹初心中一动,想起了后世的一句公论:“煌言死而大明亡。”

南明诸多文臣武将中,能称得上有一流战略眼光的,堵胤锡算一个,张煌言算一个,钱秉镫、王化澄、杨辅知各算半个。

历史上,张煌言曾率水师三入长江,在鲁监国病亡、赐姓藩退入台湾后,坚持留在东南沿海抗清,后被满清拘捕就义。“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张煌言死后葬于杭州西湖之畔,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想当初,岑丹初穿越之前,还曾专程到西湖边凭吊张煌言墓。如今堵公已死,更应尽早面见张煌言,听他陈述“会师长江”策略,岂不快哉。

“今天会议结束之后,就安排张煌言进王府,我亲自见他。”丹初说道:“赐姓藩这边,暂时不会与我藩冲突,东面可以放心了。接下来,我们得集中精力关注北边,特别是湖广的形势。对于北伐江西,我的态度仍是谨慎的。但如今湖广局势真的大好,也不妨提前发动北伐。”

丹初态度松动,左参军方以智说道:“西军以云、贵为根据之地,虽在湖南取得大捷,但又在四川大败,侧背受到威胁,不能乘胜追击,顺江东下。

“此天赐良机也。我军可北伐江西,抢在西军之前夺取九江、湖口。九江为东南之腰肋,有了江西、九江,我军就可隔断长江上下游,有割据南方之势。”

右参军杨玉祁也附和道:“不错。现在西军经营湖南,已经抢得了先机,若再让孙可望得到江西,就彻底封死了我军北伐之路。我军若想东征,又有赐姓藩挡着,可大为被动了。”

岭南虽好,但位置太偏,战略上不具优势。历史上,岭南鲜有霸权产生。

赤军占领岭南后,战略上的劣势很明显。将来若要扩张,先不说与清军交战,西有大西军,东、南有赐姓藩。唯独北面的江西,暂时没有敌手。

若想北伐江西,就得攻克赣州。但赣州易守难攻,极难攻克。自宋朝大力经营赣州,自此之后近千年,尚未有哪支军队从正面强攻而克服赣州。

丹初有些动心,极力克制情绪,说道:“先听听湖广、江西的形势。”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