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时过境迁,十三年过去了,大顺军的主力再次来到了荆州。

只是郑四维还能再一次等来清廷的援军吗?

这个问题就连郑四维自己都心中打鼓,只是他已经没办法了。

杀了一个孟长庚也就算了,十三年前的荆州之战,数万顺军喋血。

这笔血债郑四维是不可能偿清的。

既然如此,他也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在荆州再一次给咱大清出死力了!

“诸位,提督大人说得对,荆州在我们在,荆州若不在了,咱们就为朝廷杀身成仁!”

郑四维大喝道:“谁敢不卖命,莫说是李总督,柯提督,我郑四维第一个不会放过他!”

哐当一声,郑四维抽出了自己的佩刀,重重地砍在城墙上,恫吓着众人。

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其他人不拼命这可是要郑四维的命啊!

既然别人要自己的命,那郑四维也就只能先取他的命了。

此言一出,众将皆为了一惊。

而柯永盛看着眼前的一幕,冷笑一声。

他来荆州已经有三个月的时间了,只是自己虽然贵为总督,但郑四维这个总兵却时常越俎代庖,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不过柯永盛也没有办法,按照清军的军制,他这个湖广提督有四千提督标营。

可是李来亨等人从去年开始,两次入寇湖广。

之后孙可望的北上更是摧毁了湖广的旧有格局。

柯永盛虽然贵为提督,可是他的四千提督标营早已经损失殆尽,只余下不到千人撤入了荆州。

而郑四维这个总兵按照清军的编制,直辖的兵马应该只有两千。

可是此人原本就有兵马四千,在荆州之战中表现突出,深得咱大清的信任。

之后又坐镇荆州十余年,除了直属的两千兵马外,荆州城中原有的各路兵马皆由他统辖。

兵力足足有八千余人,披甲者四千!

可以说郑四维就是荆州的地头蛇,他这条强龙在这片地盘,压不过他呀。

“郑总兵请放心,为朝廷效力,谁敢不用心不用命啊?”常德副将高守贵开口道。

在荆州之战惨败后,不少大顺将士对前途完全失望。

其中在李自成和刘宗敏死后,地位最高的泽侯田见秀。

李自成之弟李自敬。

太平伯吴汝义。

这些大顺的高级将领带兵六千余人投降,被多尔衮下令杀害。

但是却有不少中低级的顺军将领得以保全性命。

而高守贵便是其中之一,十几年过去了,这位大顺的旧将坐上了常德副将的位置。

在冯双礼进兵常德之时,更是率领麾下兵马撤入了荆州。

可是让柯永盛、郑四维没想到的是。

这位高守贵的高,不是其他的高,而是高一功、高桂英的高!

这位昔日不起眼的大顺将领,实际上是李来亨的表舅!

“高副将说的是,我等愿与郑总兵死守荆州,为朝廷建功立业!”

一时间随着高守贵的出言,其余撤退到荆州的残兵败将们纷纷发现。

表达了自己和郑四维共进退的立场。

“好!今日我郑四维便与诸位歃血为盟,死守荆州,报效朝廷!”

郑四维心中一喜,立刻拍了拍手,端来了酒杯。

随后手中利剑一划,将自己的血滴入了酒杯之中。

荆州各军中,唯有郑四维部建制齐整,但只靠这八千余兵马显然是不保险的。

所以郑四维才会带兵在数万顺军之下,竭力接应各部,在荆州凑齐了万余兵马,六千披甲。

柯永盛等人见状不敢怠慢,连忙和郑四维歃血为盟。

人家是荆州的地头蛇,现在又决意为咱大清死守荆州。

无论是从实力上,还是从大义上,那么湖广提督柯永盛都说不得什么。

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郑四维以下犯上,杀了柯永盛。

但只要他能够守住荆州,咱大清都不会说什么。

毕竟在这个要命的节骨眼下,守住荆州就相当于救了咱大清啊!

很快,李来亨等人率十余万众做好了攻城的准备,百余门红衣炮部署到位。

而郑四维也在荆州城中竭力筹措,准备与城共存,玉石俱焚。

五月二十五日,在宝庆之战结束后的一个多月。

李来亨一声炮响,打响了荆州之战的第一炮。

而与此同时,休整了完毕的郑成功,已经开始第二次北伐!

自去年在羊山遭遇神风,损失惨重后。

郑成功带兵南下休整,经过舟山占领了台州、海门、黄岩县、磐石卫、乐清县等浙江沿海要地。

郑军登陆着岸,休整兵马,修补船只,征集粮饷。

此时的郑军占据了浙江沿海的大片地盘,温州等地告急。

清廷任命董学礼为浙江总兵,加左都督衔。

带领部下牛万程等人驻守温州。

牛万程在见识了江浙地区的繁华后,也是念念不舍,历史上被调往湖广后,更是一直在盘算着要么去北京,要么回江浙。

1659年二月二十日,郑成功眼见诸将所部休整已有数月时间,便决定再次北伐。

他下令各提督、统领、总镇,速办船只,催完饷务,限三月内齐到磐石卫听令。

三月底,郑军各部集结完毕。

四月,郑成功和张煌言亲统大军北上。

此次北伐,郑成功共出动陆师兵力约三十余镇,加上各镇抽调的人马,约有披甲精兵五六万。

再加上水师、辅兵,已经从金厦抽调的丁壮,共计十七万人。

此次出征,金厦等地的丁壮为之一空,郑成功半数以上的兵力尽数集结,可见他对打下南京的决心。

四月二十八日,郑军十余万众抵达浙江定海,全歼了此地驻防清军两千三百余人,夺取了定海炮城,焚毁了清军水师船只一百余艘。

五月初,郑成功统率兵马十余万,大小船只三千余艘。

以张煌言、甘辉为先锋,郑成功率主力居中,总兵陈文达殿后,浩浩荡荡向着长江口进发,吹响了南京之役的号角。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