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不能任由新罗人坐大
李世民出征高句丽,动静没有搞的杨广那么大。
再加上班师回朝的时候,有一半的将士都就地转入了辽东生产建设兵团,另外还有一部分要留守在各个要害城池。
所以李世民只带了不到两万大军回长安。
“春天出征,秋天回朝。只不过是半年时间,就解决了悬在大唐东北的重大危害,陛下的赫赫战功,远胜前朝啊。”
眼看着辽东城渐渐地从视野中消失,房玄龄也颇为感慨。
虽然出征的时候,他被留在长安城辅助李承乾,但是在后面他还是赶到了辽东,协助安排战后的事情。
这一次的出征,如果把缴获的那些物质算上去,户部居然没有出钱。
刀剑之类的就不用说了,关键是那些盐巴和茶叶,平时的价格都比较高,我们这一次可以要一大批回来,从治下的百姓手中换更多的人参、貂皮之类的物资,然后继续跟东海渔业置换新的物资,如此循环,达到提升我们实力的目的。”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很快的,渊家控制的区域内部,就陆续出现了东海渔业的人员的身影。
渊男生作为渊盖苏文的长子,从小就是作为渊家的继承人来培养的,所以眼光也还算可以。
一直以来,他以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
“对付一个国家,直接灭了是一种方法,但是像是楚王殿下在半岛里头那样的安排,其实也未尝不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高的利益,楚王殿下在平壤城的布局,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
“识时务者为俊杰!眼下的局面,别看我们占据的地盘比高桓权和高藏王都要大,但是基本上是土地贫瘠的山地,没有什么产出。不管是刀剑弓弩,还是盐巴香料,亦或是御寒物资,都需要从别处购买。如今大唐主动表示想跟我们做生意,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啊!”
房玄龄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阿耶这个主意不错,听说长安城里,新罗婢的价格高的离谱。我们通过跟唐人合作,不仅可以挣到大量的钱财,还能改善关系。我看是看清楚了,大唐其实并不希望新罗或者高桓权,亦或是高藏王的势力过分的扩大,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好处。既然如此,我们渊家干脆就独自立国,然后向大唐称臣,让那李世民册封阿耶为王。”
大唐打的是什么主意,渊盖苏文自然也是清楚的。
高句丽更是四分五裂,变得连新罗都不如。
“这几年先把辽东开发出来,到时候我们大唐的国力必定更上一层楼。不管是吐蕃国还是六诏,如果再对我大唐阳奉阴违,那朕就直接灭了他们。”
不过,想法是很好的,能不能实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阿耶,我算是看明白了,那东海渔业现在愿意把上等的钢刀卖给我们,其实也是存了不想让新罗人坐大的心思。大唐现在的实力,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但是他们很讲究所谓的道德,那新罗毕竟是他们的盟国,大唐也不好意思这么快就翻脸不认人。所以就接着我们的手去打击新罗人。”
渊男生有点担忧的在一旁说道。
十几万骑兵,居然打不过大唐的几万人。
反正倭国人、南高句丽、北高句丽要什么,东海渔业就贩卖什么,价格也还算公道。
这一次的大胜,让李世民对大唐的军力有了新的了解。
“没错!新罗的实力本来就仅次于高句丽,比百济还要强上几分。高句丽和百济联军攻打新罗,因为陛下御驾亲征而给打断了,新罗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相反的,高句丽却是元气大伤,几乎到了灭国的境界;而百济也有倭国人在制衡,发展不起来。所以,眼下半岛上面,倒是新罗人哟独爱你坐大了。”
“嗯,可以这样,但是东海渔业也不傻,我估计跟新罗的战斗,还是要打的,甚至最好就能把新罗人占据的原本属于我们高句丽的城池,夺取几个回来,那就最好不过了。”
渊男建从辽东逃回来之后,就失去跟大唐对抗的勇气。
这种臣子,不管是哪一个帝王,都是最喜欢的啊。
作为尚书左仆射,他接收到的各种消息也足够多,能够对大局有一个比较整体的把握。
渊男产觉得重新恢复高句丽当初的局面,应该是不大可能了。
最关键的是,跟其他的勋贵子弟相比,他确实有几分才华,一身武艺更是少有敌手。
“为父还有一个主意,这也是东海渔业的联络人跟我提议的。”渊盖苏文想了想,觉得对付新罗人,没有必要那么仁慈,“登州刺史叫做淳于难,是当地一个豪族。说是豪族,其实他们家族现在最主要的生意就是贩卖奴仆,手下有不少捕奴队在倭国和半岛海域活动。我们可以跟他们合作,在新罗境内捕捉年轻的新罗女子,转手给到他们。”
“是啊,不仅高句丽变成三个国家,进入了三国混战的局面;更加特别的是楚王殿下把倭国引入到了百济的领土,如今正打的如火如荼,百济完全没有精力去应付新罗人的进攻。”
渊男建跟渊男产的关系一直不说,自然也是支持渊男产的提议。
哇!哇!一群乌鸦在天空中盘旋,将浓浓的秋意给加强了几分。
同时,这一场战争之后,李世民支持大唐皇家军事学院发展的想法也更加坚定。
“三弟说的没错,我也支持跟那个淳于家合作。反正有东海渔业的人在中间牵线,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风险。大唐不想自己直接对新罗人出手,但是我们就没有什么好顾虑了。”
渊家的这个家庭会议,渊盖苏文自然是有着一锤定音的权利。
与其这样,干脆借着这个机会,让渊家也成为一个新的王族。
渊盖苏文的话说完之后,几个儿子纷纷的发表着自己的意见。
作为高句丽典型的勋贵后代,渊盖苏文的前半生都是过的非诚顺利。
至于新罗,早些时候跟大唐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几乎是什么器械都可以找东海渔业购买。
只要事情安排给了李宽,不管是很简单还是很复杂,结果都会让人满意。
毕竟,哪怕以前渊家在高句丽的势力再大,也只不过是一个臣子而已。
当然,哪怕是房玄龄什么都不错,也不会影响李宽什么就是了。
房玄龄发现整个半岛上,现在虽然有六个势力,但是真正不大受大唐控制的,其实只有新罗和百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