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唐的兵力,据说直达百万,高句丽还怎么抵抗?特别是将士们的奖赏,比唐俭想象的要少很多。

房玄龄本来就跟李宽关系比较好,再加上李宽做的确实不错,这个时候房玄龄自然也要支持一下李宽。

“合作是可以合作,但是也不能只是通过这一条路子,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引进一些大唐的匠人,看看能不能把我们自己的兵器制作水平给暗暗的提高。这么一来,有朝一日,大唐哪怕是想要出手对付我们,或者大唐发生了内乱,没有空关注半岛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借机统一半岛。”

“六诏那边,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着实不大听话,反倒是那个蒙舍诏,今年派人主动来长安,表达了臣服大唐的意思;如果陛下要对付六诏,微臣觉得楚王殿下的拉一批、打一批的策略,其实也可以用在六诏上面。

而在一座山城之中,渊盖苏文却是穿着一件单薄的衣裳,站在城墙上面眺望着远方。“阿耶,我们真的要跟他们合作吗?当初可就是唐人出兵,我们才会落到如此局面啊。”

“新罗人?”李世民立马就想到了当初新罗圣骨金胜曼出使长安的情景。

但是,百济想要从大唐买东西,那就不可能了。

“我也是这么考虑的。不过,大唐想站在一旁看热闹,占便宜,我们也不能让他们过得那么舒服。那个国内城的守军秦善道,据说非常年轻,如今大唐有意支持我们,那就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搞一批低价的物资过来。

虽然李世民心中很是得意,嘴里却是难得的谦虚了起来。

不过,人家是新罗使臣,李世民的小心思没有办法实现,于是在当年就将宫里头跟金胜曼非常相似的徐才人给敕封为婕妤。

“倭国现在就像是宽儿养的一只恶犬,让它去咬谁,它就咬谁。如今好不容易在百济那里站稳了脚跟,他们肯定是会拼命的守住。短时间内,百济应该还是没有精力去干别的了。”

渊盖苏文经历了这一次失败,务实多了。

可是,在高句丽中,他的话语权并不算大。

“整个北边,已经没有谁能够给我们大唐带来威胁了。但是往西域而去的话听说丝绸之路还不是非常顺畅;往西南而去,也有吐蕃国和六诏不服我们大唐。朕要做的事,还有不少呢。”

“可以,凡是对我们有利的事情,不管是跟大唐合作,还是跟那北高句丽合作,都是可以考虑的。如果有人不理解,那就换上能够理解的人。”

“哼!朕打下的江山,可不是为了让新罗人坐享其成的。宽儿不是希望半岛上陷入战国一样的局面吗?那朕就彻底让他全权负责半岛事务。只要跟这几个国家有关的安排,他都可以做主。朕倒是想知道,最后半岛的局面到底会变成什么模样,我们大唐能够从中得到多大的好处。”

无数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跟中原王朝对抗的边疆国家,最终都没有好结局。

不过,现在情况也开始发生一些变化。

李宽不想让唐军做无畏的牺牲,所以就引入了热情十足的倭国人去跟百济打擂台。

所以退守北方之后,他也开始了反思。

李世民现在对李宽可谓是信心十足。

至于百济,虽然国土面积不算大,但是人口不少,国内的兵力也不少。

说不定因祸得福,反倒是让渊家更上一层楼呢。

“阿耶说的没错,如今大唐坐山观虎斗,而新罗大军咄咄逼人,大有一统半岛的势头,我觉得当务之急是抵抗住新罗人的进攻。”

渊男产一直以来都是对大唐比较友好,觉得高句丽不应该跟大唐相对抗,否则不会有好下场。

新罗现在是大唐的盟友,名义上大唐还真不大适合做什么拉后腿的事情。

至于吐蕃国,那个松赞干布在松州吃了大亏之后,已经收敛了很多;不过据说他们调整了扩张方向,倒是吞并了周边好几个小国和部落,国力在不断的增强。并且,这两年长安城的吐蕃人也变多了,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把大唐的货物运输回去,把一些新的技术带回去,如此雄心壮志的松赞干布,吐蕃国倒是很可能会成为一个麻烦。”

大唐用的是阳谋,根本就不怕你拒绝。

难怪唐俭最近都脸上笑眯眯的。

“确实是,当务之急,我们就要抵抗住新罗的攻击才行,要不然说什么都没有意义。那帮新罗人也真是没本事,不去打高桓权和高藏王控制的南北高句丽,偏偏来骚扰我们。他们不就是觉得我们没有大唐罩着,好欺负嘛。”

当初乙支文德可以带着大军抵抗隋朝的百万大军,自己害怕大唐的几万人不成?没想到,大唐只用几万人,就把自己从平壤城赶出去了,差点还丢了性命。

不过,这种事情,往往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高句丽一个当世大国,辽东地区的国土全部都丢失了不说,自身也分裂成高建武的南高句丽、高藏王的北高句丽和渊盖苏文坚持的‘高句丽’三国,也是够有意思的。宽儿这一次独自领兵,朕原本还有点担心,没想到结果比最理想的情况还要好。”

吃惯了山珍海味的李世民,猛然看到一个小清新,还真是有着不一样的感觉。

李世民虽然很自负,但是对于李宽在半岛上的骚操作,他还是表示支持和佩服的。

换成朝中任何一个将领去做平壤道行军大总管,都不可能做的比李宽也好。

他父亲去世之后,渊盖苏文就顺利的成为了高句丽军权的实际掌权人。

当然,不是因为李世民小气,而是通过其他方式已经完成了奖励。

“不过,最近新罗人的发展势头有点猛,微臣其实甚是担心。”

“还是阿耶考虑的周全,如今半岛上,新罗人的势力最大,百济人也不差。至于高藏王和高桓权,则是低调的在自己的控制区域内消化吸收成果他,他们首先要彻底掌控治下的局势之后,才会有新的动作。”

……

“陛下圣明!把半岛上的事务交由楚王殿下处理,不失为一招好棋!”

而国内城作为离他们最近的一个大唐城池,更是每天都有人往返在两个国家之间。

当然,指望着通过这些手段就直接让新罗人实力大减,还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更多的是通过此消彼长的方式,让半岛上各个国家之间的实力保持在一个相对均衡的境地,让他们谁也离不开大唐,谁也不敢得罪大唐。

这才是李宽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