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章 镇北道

土豆可不可以吃,好不好吃,这个很简单就可以确认,谁也不会有太大的疑问。

但是土豆的产量到底如何,土豆的种植麻烦不麻烦,土豆适合在哪里种植,这些土豆种子要怎么分配,这肯定就会有争议了。

“还抛砖引玉!那你抛吧!”

李世民看到李宽这个表情,就知道这个家伙肯定是有什么想法了。

而长孙无忌则是一下就提高了心中的警惕级别,想要看看李宽要搞什么幺蛾子出来。

至于房玄龄和萧瑀等人,则是好奇的看着李宽。

刚刚他们已经尝试了土豆的味道,虽然谈不上是人间美味,但是口感不错的评价却不算夸张。

大唐的百姓,不愿意去草原上生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两点。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

说实在的,开疆拓土,谁不愿意呢?虽然现在的草原,名义上也算是在大唐麾下,但是实际情况是怎么样,大家都心知肚明。

毕竟,等到今年下半年,土豆丰收之后,就立马需要开始执行这些规划了。

因为高产的土豆,将会带给百姓带来四五倍,甚至是七八倍的收成。

最关键的是在场的各位大臣,至少家中也都有跟这两样产业中的一样扯得上关系。

只是房玄龄这边,各种势力都有,凝聚力不是特别强,大家聚在一起更多的是为了抵抗长孙党的不断壮大而已。

到时候,凉州、长安、朔州三地形成一个三角形,整个三角形的区域内,经济都将变得非常繁荣。”

高士廉的话术水平,显然也是很高的。

高士廉也在一旁出声赞同长孙无忌的意见。

在李宽看来,大唐如今推广的最成功的经济植物,就是和甘蔗了。

如今凉州通往朔州的水泥路已经基本完工,只需要从中找几个节点往北延伸,立马就可以把镇北道跟关中各地紧密的联系起来。所以微臣觉得镇北道的设立,虽然不用立马作出决定,但是是可以好好的考虑的。”

所以对于它们的种植意义,大家都很清楚。

房玄龄的意见,显然跟长孙无忌有所不同。

长孙无忌看到李世民似乎很心动的样子,赶紧站了出来。

“土豆作为一种适应性非常广,产量非常高的新型农作物,未来几年内的经济价值是非常高的;对于朝廷来说,不仅要尽可能的扩大土豆的种植规模,更要在扩大的过程中,为朝廷的一些战略服务。”

李宽的话刚刚说完,长孙无忌就出言打断。

要是长孙无忌、高士廉、房玄龄、岑文本、萧瑀这些大臣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意见一致,那自己这个天子就不好当了。

李世民的话,让殿中有点冷场的气氛,稍微缓解了几分。

“楚王殿下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如今的凉州也好,朔州也好,亦或是广州,能够有如今的稳定局面,归根结底是这些地方对百姓有吸引力,更多的饿商家和百姓愿意去到这些地方经商、种地。鼓励移民的方法,我们也不是第一次做了,如今不过是依葫芦画瓢的放在镇北道而已。

“人,那是永远不会嫌多,永远都是不够用的,这其实并不是限制镇北道成立的最关键因素。辽东道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对辽东道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镇北道也完全可以成立镇北道生产建设兵团,从各地府兵之中招募人手。

一点是安全没有保障,另外一点就是生计没有保障。

与此同时,朝廷可以从岭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各地招募蛮夷子弟进入府兵,把他们安排在镇北道。甚至还可以从南洋或者倭国招募一批人手前往镇北道。

这样的话,哪怕是出了什么乱子,自己也有信心应对。

李宽这话一出,李世民的脸色都变了。

以我大唐此时的影响力,不少蛮夷都对加入我大唐心怀向往,只要把草原上的人口结构进行重组,让新来的人按照朝廷的意思去开垦土地,修筑城池,最终镇北道会慢慢的成为大唐一个普通的道。

是啊!

李宽再把土豆的种植放在草原上,立马也解决了生计问题。

这么一个东西,如果产量真的很大,很适合大规模推广的话,那么意义还是非常不凡的。

“镇北道设立的事情,需要从长计议,后面再具体讨论吧。宽儿你先让观狮山书院农学院的人好好利用船队这次带回来的土豆,搞清楚它们的种植方法和对土地、气候等的需求情况,以便明年的大规模推广。”

李世民看长孙无忌还要站出来跟房玄龄和李宽辩驳的意思,连忙按下了暂停键,以后再讨论镇北道的事情。

这镇北道要是设立起来,各个州县的官员,岂不是又要以观狮山书院的学员为主?到时候李宽的影响力岂不是越来越大?

确实如此,李宽说的大规模推广也好,如何为朝廷的战略考虑也好,其实都不是现在立马需要面对的事情。

“陛下,大唐要的是草原真正的长治久安,不是需求的安稳;草原的牧民们如今对大唐的认同感是最高的时候,不趁着这个时候成立镇北道,以后再要设立,难度就更大了。难道陛下希望把这个难题留给太子殿下来处理吗?”

这绝对不是长孙无忌想要看到的。

这个时候,土豆的种子也够多,明年就可以立马推广上百万亩的土地种植土豆。这个时候,才需要考虑我刚才提到的如何为朝廷战略服务的事情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