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长孙无忌就是因为权倾朝野,所以李治才会借着武媚娘的手去收拾他。

如今好不容易形成了这样的局面,如果贸然的在草原各部的领土上面成立镇北道,那么很容易引起各个部落的反弹,到时候又是一场动乱,大唐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就被破坏了。”除了之外,岭南道的甘蔗种植,大家应该也都是非常熟悉的。曾经被大家认为是蛮夷之地,流放犯人的地方,在大规模的推广甘蔗种植之后,整个广州及其附近百里的区域,也算是彻底的掌控在我们大唐朝廷手中;四周的寮人也纷纷进入广州府,成为甘蔗园的帮工。

当初辽东的设立,就让大量的观狮山书院学员进入了辽东道各个州县为官、为吏。

只要诱惑够大,种植土豆的利润够高,前往镇北道的人就不会少。”

借着这个机会,李宽再次的把土豆种植跟自己当初的草原战略结合在一起,不断的完善这项大工程。

“的出现和种植推广带来的影响,想必陛下和各位国公都非常清楚了。如今的朔州城,已经成为大唐北方的繁华边城,人口数量已经接近五十万,今年的赋税收入预计也可以进入大唐各州中前二十名。

甚至权利被架空都是有可能的。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之后,嘴里念了念这个词。

草原是个大问题,要想彻底的实现长治久安,还是在自己手中来推进会靠谱一点。

甚至在这个之前,就可以去开始执行一些东西了。

有了土豆的种植,可以解决镇北道的粮食问题;并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那里还发现了大的铁矿和煤矿,其他的矿产也可能会有。大唐完全可以在那里重点修建几座州城,将整个北部草原串联起来,让大唐的边疆一下就往北推广五百里,彻底让朔州、凉州、幽州成为大唐的内陆州府。

如今安全问题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至少短时间内不是什么问题。

这也就难怪等到房玄龄一去世,朝中的大局立马就落到了长孙无忌的手中,没有哪个大臣能够跟他相抗衡。

可是一旦建立了镇北道,就意味着朝廷要把那片草原彻底的纳入到中央朝廷的管辖之中。

这要是继续拖下去,还不知道会成为什么样子呢。

如今的广州,已经是大唐南边最大的海贸州城,每天都在不断的变化,假以时日,岭南道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确实的掌控在朝廷手中,甚至进一步的开疆拓土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我们也不是不考虑从关中道、河南道等地移民,相反的,鼓励百姓前往边疆发展,我觉得这应该是大唐的一项国策,不管是什么时候都需要支持。

只不过朝廷做事,肯定要事前想好未来的规划,所以才在今天就进行讨论。

大家可以想一想种植初期的那种高利润,很可能同样会发生在种植土豆上面。不用说长安城的百姓,就是长安城里的勋贵官员,很多人也会主动的安排家中子弟前往镇北道种植土豆。

“楚王殿下的建议听起来是极好的,但是实施起来其实有非常大的困难;我们大家都知道,边疆问题,其实就是人口问题;但是偏偏关中地区各州县的用工都非常紧张,根本就无力继续往草原上移民;最关键的是,哪怕就是人手不紧张,也要百姓愿意去草原才行啊,总不能朝廷强制移民吧,那是会出乱子的,会把大唐如今的大好局面破坏殆尽。”

“土豆的种植,微臣建议可以优先在陇右道和朔州北部的草原上进行推广,进一步的巩固大唐的边疆形势,吸引更多的关中百姓移民到陇右道和朔州北部草原,甚至朝廷可以考虑在陇右道、关中道和河东道的北部,成立一个镇北道。

“楚王殿下,土豆到底适不适合大唐的气候和土壤,到底是不是产量那么巨大,这些都还需要时间来证明;一味地扩大推广规模,到时候出了问题怎么办?国之大事,切忌操之过急,特别是农业上的事情,一旦出了问题,是会出大事的。”

大不了朝廷可以制定一个土豆的最低收购价,彻底去除农夫心中的担忧之情。“镇北道?”

财帛动人心,只要诱惑足够大,愿意去冒险的人还是会多很多的。

而土豆的价格,在未来的几年内,肯定也会居高不下,只有大规模的推广开来之后,才会降下来。

朝中大臣,彼此之间意见不同,这其实也算是李世民乐意见到的场面。

除此之外,楚王殿下也提到了镇北道的铁矿和煤矿,我觉得可以加大镇北道的探矿力度,看看还没有其他的矿产;一旦找到新的大矿产,围绕着矿区,又是可以建设一座城池。

事实上,现在的文官队伍之中,已经隐隐的形成了以长孙无忌和高士廉为首的一个派别,以及房玄龄为首的另外一个派别。

李宽这话一出,李世民听了忍不住点了点头,

这将会是继辽东道之后,大唐的另外一个大手笔。

当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么一来,去草原上种植土豆,短时间内将会比留在关中种植庄稼的收益高十倍,甚至更多。

“宽儿你还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就接着说吧。”

“按照目前带回来的土豆数量,也就差不多够种植几万亩的土地。长孙司空和高尚书的担忧,我也是理解的。不过我觉得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担忧。今天楚王府把这几万亩的土豆都给种了,产量怎么样,是否适合大唐的气候和土壤,就一清二楚了。

他没有直接否定李宽的提议,而是从侧面上摆出一堆困难,来证明李宽的提议是不可行的。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无忌说的很有道理,这土豆也许在美洲是一个产量比较高的农作物,但是在大唐是什么情况,我们都不知道。贸然大规模的去推广,风险很大。”

“陛下,为了推广土豆,专门设立一个镇北道,这个想法实在是太草率了。如今的草原各部,遵陛下为天可汗,大家都在安分守己的扩大养殖绵羊的规模,将重心放在羊毛售卖上面;这羊毛产业的发展,其实也是楚王殿下一手推动的。

最关键的是朔州及其北部开垦的草原带来的繁荣,让这座边疆州城变得稳如泰山,方圆几百里的胡人都完全听命于朔州刺史府,根本就不敢有任何抵抗的心思。

州县的设立,官员的任命,百姓的移动,全部都需要考虑在内。

现阶段,先把手中有的东西好好利用起来才是最关键的。

“微臣遵旨!”

李宽也没有指望今天自己随口一提,李世民就同意设立一个新的道,那也太儿戏了。

从长计议就从长计议咯,反正李世民没有反对,就是好事。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