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成化二年正月 大喜之事(一)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朱见深除了上朝,按例到仁寿宫中向周太后问安外,剩下的所有时间都用到待在昭德宫中陪着万贞儿上,好像后宫之中,只有万贞儿这么一个妻子,其他人都做不得数一样。

为了万贞儿,朱见深废了吴皇后位、伤了安妃情、寒了宸妃心,丽妃、德妃、惠妃等人对于朱见深,也渐渐没了念想,妃子们没有争宠之心,洪选侍等人也断了有朝一日得以侍奉皇上的天真想法,人人淡然处之,以养、喂鸟、刺绣等事儿打发后宫的无聊时光,独守空房,也无怨言,后宫之内,出现了一种诡异的平静。

这年的雪,一场连着一场,没完没了地下着,百姓们都猜测,可能是由于第一场雪时发生了妖狐夜出灭杀赵灵安一家的缘故,直到过年的时候,京城都笼罩在浓郁的压抑中。

让京城百姓不安的,还有北方那群一门心思幻想重现成吉思汗辉煌,再度占据汉人江山的鞑靼部和瓦剌部。尤其是鞑靼部,在太师孛来统治下日益强盛起来,伴随着他们的强盛,他们开始蠢蠢欲动,以为兵强马壮,有实力重走祖先的路,不断袭扰边关。

御书房中,朱见深和一众大臣正在商量军国大事。

朱见深翻看到兵部呈上来的战报后,气急败坏地摔在地上:“孛来、毛里孩狂悖之徒,不过是跳梁小丑,居然让他们占了河套地区,还以此为根据地,抄掠延绥、平凉、灵州、固原以及大同宣府等地。朝廷养了多少兵,为什么会丢了河套?”

“皇上息怒。”大臣们跪倒在地。

万贞儿的声音从寝宫中传出,朱见深听到后方寸大乱,迈开步子便要往里走。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6*9*s*h*u-b-a.cx】

李贤是当朝的吏部尚书,在朝野之中甚有声望,听到朱见深点名问他,道:“皇上,现在鞑靼部虽以河套地区为根据地,四处出击,不过始终立足未稳,臣以为,当前第一要务是增调兵马至大同、朔州。鞑靼部是游牧民族,逐草而居,来去匆匆是他们的优势,我们大明朝的军队,不善骑射,而善攻城坚守,只要我们背靠大同和朔州两座西北重镇,每往河套地区推进一段距离,便建镇屯兵屯民,形成遍地狼牙之势,他们动一发便引发大明西北边军群起而攻之,反之,我们能逐寸逐寸占据土地。虽然旷日持久,不过这是臣以为最稳妥和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臣在。”

“娘娘刚才觉得小腹坠痛,经香晴和香寒姑娘检查,底下……底下已经见红。”

彭时道:“这件事情皇上也不用担忧,迁徙人员方面臣早已思量过,大概可以从两个方面实现。一,现在的江南,从商的居民日益增多,而从商,则意味着风险,随着大商户的吞并,很多小商人终遭破产败家的命运,从家底殷实沦落到食不果腹的境地;二,荆襄流民、四川山都掌彝苗族、大藤峡瑶壮族、赵铎造反被剿灭后我大明军队俘获了众多的盲从者。这些人或被生活所迫到了一定的程度,或有罪在身,几乎可以说是,看不到任何的前途。如果现在朝廷向他们表示,愿意到河套地区开垦田地者,每人得良田百亩,相信无不心向往之。”

郑太医道:“启禀皇上,娘娘已过产子的最佳年岁,肾气衰弱,气血不足,很容易早产,好在娘娘素来喜欢弓马骑射,身体远比一般女子强健,虽然终究没有闯过早产这一关,不过应该没有什么大碍。”

朱见深道:“只要她们母子平安,你要什么,朕就赏你什么。”情急之下,朱见深用起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招数。

在汪直的引领下,朱见深扔下了御书房的所有大臣,直奔昭德宫而去。

郑太医深知万贞儿在朱见深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道:“皇上,臣会拼尽所能,保护娘娘的周全。”

所有大臣转过身去,只见这名宦官正扶着门框上气不接下气地弯着腰。

汪直道:“香柔姑娘已经前往太医院,估计这会儿太医应该在昭德宫了。”

“皇上,你在哪儿啊,皇上,臣妾疼的厉害啊,皇上。”

朱见深哪有闲工夫端着架子受他的请安,焦躁地抬了抬手道:“免礼,郑太医,爱妃情况如何?”

朱见深道:“既然彭爱卿这么说,朕就放心多了。可是,屯兵好办,从哪里屯民呢?”

“从川蜀地区调五万军马、云贵地区调三万兵马,分别增援大同和朔州,朕要在三年内看到鞑靼部退出河套地区,向朕俯首称臣。”朱见深毕竟年轻,现如今的他除了后宫的事儿过于偏颇,闹得人怨沸腾外,国家大事一直处理得井井有条,所有事情都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展开了一副新朝新气象的画卷。他也是有抱负的,想在在位期间,做下一番事业,让后世者称他为一代明君。

到了昭德宫,整个太医院的太医们全体都在,个个严阵以待,产婆、宫女们乱作一团,出出进进地,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昭德宫中,人声嘈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