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尽管他们对李茂林再不满意,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李茂林接到了高九的通报,于是就派自己的亲信副官率领着一支警卫部队,在重庆进行了搜捕,抓获了十几名倒卖违禁物品给日军的投机商人,并召开了公审大会,公开宣判了十几名与日伪勾结的投机商人,以及抓获的两名日军军需官的死刑。
午夜时分,原本宁静的重庆街头忽然响起了隆隆的车队驶过的声音,驶过的声音,无数满载全付武装士兵的军车,从街头驶过,很多的军车后面还拖拽着大炮,驶向了重庆的东门。
楚天雄这次配合桃山游击队的行动,自然又从游击队这里获得了大笔的酬金。他十分高兴,托宁文、宁武兄弟向九爷问好。
高九回到了自己的别墅之后,贾六说道:“九爷,第五战区长官部来电。”
楚天雄心领神会,秘密处决了马文斌,并将他的家人送往了大后方进行严密监控。
王锡林赶忙带上早已准备好的礼物,来到了高九的府上。
高九看了电报,电报是第五战区参谋长发来的。他们察觉到了日军频繁调动,很想搞清楚日军的攻击方向。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想搞清楚日军的真实企图。
面对着不断变化的密码,黑室里面的破译专家们都快被逼疯了。
事关重大,希望高先生能够尽快地想出解决的办法。”
警备司令部参谋长以及他背后的势力心知肚明,这一切都是高九安排的,但是他们也只有干瞪眼的份。人家高九做事就是漂亮,你即使想挑毛病也挑不出来。如果他们再想以抗日药的事件来攻击李茂林,那无异于自找麻烦。
高九点头说道:“伱不必担心,等我明天过来之后,听完了专家们的意见,或许就能够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王锡林认为这件事情没有把握。因为那部可疑的电台发报的时间不是固定的,有时候好多天都不一定发一次电报。高九是何等的身份,不可能天天跟着电台测向车。
早已埋伏在周围的大批军统特工人员,以及重庆警备司令部警卫团的官兵,立刻朝着高九指示的地点包围了过去。
重庆警备司令部。
这样的密码更换的速度,黑室里面的人就算是神仙也来不及破译。
高九就说出了自己的计划,王锡林听完之后就兴奋了起来,他说道:“九爷,你可真是高人,小鬼子的间谍遇到了您,算他们倒霉,我立刻回去向老板汇报,就按照您的计划执行。”
自从得知高九来到重庆之后,王锡林就给高九打过电话,希望由自己做东来宴请高九,可是这两天高九顾不上,说有空了会告诉他的。
楚天雄将事情的经过向军统总部做了汇报,老板回电报说,让楚天雄把事情做得干净利落,不要给高兄弟留下任何的隐患,对汉奸一定要严惩不怠。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高九对这件事情十分感兴趣,他想跟着电台测向车一起行动,看看能不能直接抓到日军的间谍。
关于马文斌,宁文、宁武给高九发去了电报,问他该如何处理?
高九是个讲究人,说既然马文斌已经提供了帮助,就放他一马。于是宁文、宁武两兄弟就只带着抓获的日军军需官离开了。
日谍经常在重庆制造各种恶性案件,上级催促他尽快破案,王锡林正在发愁,听到高九这么说,顿时就兴奋了起来。
不仅如此,电台测向车上的那些侦听人员都是专业人才,他们只能测定电台大致的方位,就算是高九通过监听电台,同样难以准确地锁定电台的位置。敌人的电台发报时间通常都很短,然后电台就关机,电台一定会被隐藏起来,发布人员也会迅速地撤离。这样做根本就没有什么效果。
王锡林看了看手表,感觉到高九的计划可能失败了。
车队数目庞大,足足用了半个多小时才从街道上经过,城里终于恢复了平静。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足足过了半个小时,电台信号仍然没有出现。又是半个小时过去了,时间已经到了凌晨1:20,仍然没有任何的动静。
高九等人赶到之后,柳条巷已经被包围得水泄不通。尤其是八号楼,更是被军统特工给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了起来。
发报的声音持续了总共不到20秒钟,序号就中断了。
在黑室里面,尉大名和破译密码的专家们向高九讲述了黑室目前面临的困境。
他说道:“各位先生,大家这样七嘴八舌地发言,容易导致思路混乱。我有个建议,从现在开始暂停密码的破译,每一个人都进行反向思维,来推测一下日军是如何更换密码的?他们采用的是什么思路?
根据日军密码更换的速度,果府方面猜测,日军一定会有大动作,因此要求黑室方面无论如何要破译出日军新更换的密码。
尉大名有些焦急地说道:“高先生,均委会方面催得很紧,日军南方方面军已经开始有了大的动作。如果不能够及时察觉日军的意图,果军在战役上就会陷入被动。
接到了高九的电话,他马上就跟高九说,要大摆宴席,宴请高九。高九谢绝了,说在自己别墅里举办家宴,邀请王锡林过来。
高九并没有忘记答应李茂林的事情。他给军统反谍处处长王锡林打去电话,让他到自己的别墅来一趟。
为了不给敌人反应的时间,军统特工们已经冲上了楼去,进入了每一户人家,将所有的人员都控制了起来。
8号楼是1幢3层的小楼,上面的住户只有24户。所有的人都被军统特工仔细地甄别着,连几岁的孩子也不放过。
当地的警察局负责户籍管理的人员也协助军统特工们进行辨认,很快就锁定了两户租住在这里的住户,不久以后,他们就找到了一个可疑的人员。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子,她的右手食指的指尖,与其他的手指相比,明显的有些粗糙,这是长期发报留下的痕迹。
军统特工们对房间进行了仔细地搜查,不久以后,就搜出了一部军用电台以及手枪、匕首等所以证明他们特务身份的东西。可惜的是,他们没有搜到密码本。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