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的思想工作这一回总算卓有成效,这也和他数月以来不间断的潜移默化有着很大的关联。闹事的禁军们非但不再抱怨,干起活来反倒比之前更加卖力。

秦晋也果如保证的一般,吃住在工地上,并亲自参与施工,这更让那些勋戚子弟出身的禁军们干劲十足。但事情也不是就此以后便安枕无忧,秦晋还有一桩心事放不下。那就是卢杞和杨行本的矛盾,这在以前并没有引起他足够的重视,现在看来则明显是一个严重的失误,并险些酿成了大祸。

只是两个人的矛盾由来已久,若想化解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短时间内只能合理安排他们的轮换时间,以不产生冲突为宜。

在这次突然而至的危机也并非全无收获,韦济的表现就可圈可点,处置也很是及时到位。看来此人的潜力还是有待挖掘。

“中郎将,铁铲拿来了!”

随从的话让秦晋从思绪中回过神来,看着眼前的工地,秦晋脱掉了外袍,露出一身精干的短打,接过了铁铲便纵身跳入坑中。

“中郎将……”

这一突兀的举动将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虽然李隆基素来不喜虫娘,但还是很高兴的回应道: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见韦济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杜甫却却道:“两位公主的车马再急,又岂能关乎国事?韦兄多虑了!”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阿兄此言差异,虫娘活脱脱的美人坯子,又端庄贤淑,哪里用阿妹去夸喽?”

韦杜二人出了皇城景凤门,绕过崇仁坊与胜业坊的大街,准备向南折回位于安邑坊与宣平坊之间的工地。却忽见有两辆奢华的四马轺车往兴庆宫方向疾驰而去。

韦济轻叹了一句。在他身旁的杜甫却一言不发,双目中散发出思索的光芒,好像有所醒悟。

霍国长公主与常山公主的确有件顶顶重要的大事要去面见天子李隆基。姑侄两人联袂而至,很顺利便见到了将要午睡的大唐天子李隆基。

随后,秦晋竟又说出了一句话,令韦济杜甫直觉惊世骇俗。

霍国长公主答道:“阿兄还是料事如神,确有要事,却不是阿妹与常山的要事。”

韦济自幼生活优渥,成年以后又官运亨通,从未受过挫折,心境自然与杜甫不同。对于秦晋的这句话,完全没有感概,听来只有无尽的心惊肉跳。同时,他也庆幸,好在身边都是神武军的心腹,并不会将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泄露出去。

秦晋却道:“如何?你们干得?我却干不得?”

“请公稍待,待韦某与杜郎中换过衣冠。”

“不忘初心”

两个人回礼之后,韦济才问道:“不知太子殿下召见,所问何事?”

此时的韦济与杜甫满身的尘土泥巴,如此去面见太子,显然是不合适的。谁知李辅国却又摆手笑道:“太子殿下早有交代,两位如常但去即可,百废待举,便要有些新气象,繁文缛节能免可免。”

“哪位是韦左丞?哪位是杜郎中?”

韦济的父亲是宰相韦嗣立,杜甫的祖父也是高宗朝的名臣杜审言。这两个人的出身堪称完美,起用他们,就不会惹得朝中清流们非议,自己的阻碍自然也就少了许多。

这时,杜甫才记起了秦晋第一次表明身份后,在他惊讶未及平复之时,曾说过一句听着新鲜,又颇耐人寻味的话。

韦济的眼睛尖,记忆也好,立时就认出了这个宦官是太子身边的亲信,叫李辅国。

“霍国莫夸的她上了天去……”

李隆基甚至为此破例推迟了午睡。

说来也凑巧,今日所谈之事的主角也伴在李隆基身边。

笑过一阵,李隆基这才缓缓问道:“说吧,你们两个同来南内,有何等要事?”

“身体力行的劳动并不可耻,非但不可耻,甚至还要比任何事情都光荣。只有那些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人,才应该感到可耻!”

李隆基的心情很不错,笑的很是兴起。

……

韦济的脸色早就煞白一片,这么说朝中的勋戚权贵们,并无多大关碍,但问题是秦晋的打击范围太广了,甚至连天子都牵连了进来,如果被有心人传到宫中去,后果可大可小。

“虫娘出落的越来越好看了!沉鱼落雁,羞闭月也不过与此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