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这回也算下了血本,鱼朝恩捧着那份礼单笑的合不拢嘴,甚至于忽略了坐在一旁的“贵客”,好半晌之后才从兴奋中缓了过来。
“秦使君来就来了,何必这么客气,客气呢?鱼某久闻使君大名,神交久矣,今日,今日一见,算是得偿所愿……”
与此同时,鱼朝恩将手中的礼单放在了面前的案上,而他的态度也与此前相比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秦晋对这种态度转变早就见怪不怪,是以很是从容的笑道:
“大使抬举秦某了,秦某亦是仰慕大使之名久矣……”
两个人在礼单交接之后,除了互相恭维以外,就是扯些无关紧要的闲话,如此一直持续了小半个时辰,秦晋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便起身告辞。
与秦晋一同来的是杨行本,两人见面时都有随从在侧,因此他将两人的对话听了个清楚,但却是越发的糊涂了。
“使君刚刚与那阉竖只,只扯闲话,却不谈正事,岂非白白送了那许多金银?”
这其中,秦晋离开长安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如果不是神武军两日后即将离开,只怕天子投鼠忌器之下,也不会这么快就有了决断。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只是与寻常人不同,这位观军容处置使在意识到可能又有大事发生后,心中竟隐隐有些按耐不住的兴奋。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李隆基这么说,鱼朝恩心中了然,天子对那些参与过兵变的禁军不放心,只要这些人里还有一个留在城中,就一日不会安心。今日所为的就是,加快裁撤掉不受信任之人的步伐。
……
杨行本下意识的抬手摸了摸后脑勺,更是迷惑不解。
天子便殿,李隆基正伏在案头阅览公文,鱼朝恩紧走几步上前,轻轻道:“圣人,奴婢来了。”
走了大约有十几步后,秦晋突然顿住了脚步。
“有什么话,直接说,不必吞吞吐吐。”
不巧的是,王寿并未在京兆府内办公,秦晋只好又带着人赶往其家中。岂料到了王寿的府邸以后,其家老却说城南闹了民乱,京兆尹已经赶赴城南处置了。
回到军中,裴敬急的赶紧上来。
“走,去看看!”
所以,秦晋以为,杨国忠才不会用这种方法来对付神武军。
“使君,快看那里!”
京兆尹王寿果然在此,见了秦晋既吃惊又兴奋,甚至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一般。
此时的秦晋,在长安连一刻都不愿多留,为了不节外生枝,他当即决定到城南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听说天子的赏赐到了,杨国忠腾的一下从榻上弹了起来,心底的阴霾与担忧统统一扫而空。天子这种打个巴掌再喂颗甜枣的行为让他兴奋不已,也让他找到了从前的感觉,天子不但信任他,而且还很顾及他的感受。
普通商人自然规规矩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但长安城中的商人十之七八都有着深厚的背景,其中牵扯的不乏皇亲国戚,京兆尹虽然是高官大吏,但在盘根错结的亲贵面前,这么做又何异于螳臂当车?
数十骑风驰电掣的赶往城南,过了兰陵、安善坊以后,就已经是大片的荒地。长安城在规划之初就设计的甚为庞大,有汉长安以及隋大兴城的数倍之大,虽然经过百年的发展,仍旧没将这座大城填满。
“奴婢记下了,请圣人放心。”
李隆基头也不抬,只轻轻的“嗯”了一声,似乎手中的公文对他而言更有吸引力。直到阅览完毕,他才抬起了白的头,又抬手揉了揉因为阅览公文而发涩的眼睛。
“京兆府刚刚上报,城中有大盗作乱,正好可以让神策军接管一部分城防。”
鱼朝恩忽然又迟疑着,吞吞吐吐。李隆基眉头微皱,有些不满的说道:
“此事未必是杨国忠在捣鬼,京兆府这么做也无可厚非,可以有效的防止奸商囤积居奇,先去拜访一下王大尹,看看他是什么态度,再做应对也不迟。”
“嗯!还有龙武军,该裁撤的裁撤,该换新的换新,以前的人一个都不要留。”
……
“慢着,还是我亲自去一趟,见一见这位王大尹。”
听说是大盗作乱,鱼朝恩的眉头突突直跳,他的预感果然没错,大盗作乱对他而言正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