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已经确定了,范长明就躲在县令薛景仙的内院。”
卢杞在天近子夜时赶来汇报,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
结果让秦晋有些意外,范长明究竟有什么本事可以游走于各级官吏之间?在新安时,此人与县令崔安世勾结乃是依仗着地方豪强的身份,可到了长安后他已经一无所有,居然还能和程元振搭上关系。现在又尾随自己到了冯翊郡,居然也是郡守县令的座上宾。
这也使得秦晋对范长明这个人产生了一丝兴趣,倒要看看这个老头子究竟有什么本事,可以把一众高低不等的官吏说服于口舌之间。
“可以抓人,不必理会薛景仙。”
秦晋知道,卢杞之所以没擅自抓人,并非碍于薛景仙的县令身份,而是不知道自己对薛景仙还有什么安排。
“薛景仙是崔亮的人,又是依靠杨国忠的举荐为官,绝不能留在冯翊县令的位置上。杜子美不日即将抵达同州,此人是绝佳的替代人选。”
卢杞知晓了秦晋的态度,当即就令堂外等候的亲随传令,往县廷抓捕范长明和薛景仙两个人归案,然后又静静的等着秦晋的下文。
不过秦晋对此却不以为然。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说这些官吏朝秦暮楚并非没有缘由,冯翊郡的长史严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人乃是崔亮一手提拔起来的,可在关键时刻非但没能为崔亮挺身而出,还亲自落井下石,以换取自身的政治筹码。卢杞显然也意识到了秦晋所指的各级官吏中,严伦首当其冲。
说话的同时,秦晋又指了指头部,呵呵一笑。
“让杜子美到同州来,就要为这里带上个紧箍咒,省得那一日得意忘形了还不自知。”
“何以见得?”
卢杞还是是一副不惊不喜的模样,沉声回应:
卢杞一愣,顿时又了然领悟。在经历了武后当国以后,佛教在大唐已经遍地开,其规模已经有远超道教的趋势。而紧箍咒一说,自然就让卢杞从佛教中找到了解释。他也知道,神武军自长安兵变以后,时常有违犯军纪的事情发生,便有些尴尬的咳嗽了一声,装糊涂。
“经过数次变故以后,京兆尹王寿均选择了骑墙作壁上观,以杨国忠的性子,一旦重新掌权,必然会容不下此人。与其任之安排人选,不如由使君抢先一步。”
“杜子美的脾气又臭又硬,让他来做郡治的县令,恐怕使君今后有得头疼了。”
但卢杞也清楚,秦晋调杜甫到同州来,绝非仅仅是他表面上所说的为神武军带上紧箍咒。可深层原因是什么呢?他却一时摸不到头脑。
所以,出于这种不能为外人言说的原因,秦晋才将此人由长安调来冯翊。
“杜子美大约在明日午时可抵达同州城,你去安排一支马队天亮就出城相迎,也让这个一肚子不合时宜的家伙见识见识咱们神武军的热诚。”
“京兆尹?”秦晋没想到,卢杞居然提议由韦济为京兆尹。
秦晋只略一思索就明白了韦济因何拒绝他的好意。自兵变以后,韦济和杜甫都受到牵连而罢官,对杜甫而言到冯翊上县做县令这等亲民官比起吏部郎中更有吸引力。而对于眼界更高的韦济而言,就算让他做冯翊郡的太守也未必愿意。
卢杞甚少主动提出意见,秦晋惊讶之余又颇感兴趣,便问道:
“神武军初来乍到,不易大动干戈,否则容易适得其反,只换掉冯翊县令就足够震慑那些朝秦暮楚的人了。”
秦晋大喜,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比如在韦济的安排上,他就没有过严谨的思考。卢杞今日提出这个建议,显然是此前已经考虑过很多次了,有了此时此刻的机会,才谨慎的提了出来。
卢杞字斟句酌道:
秦晋也知道卢杞是个十分有心机的人,凡是也爱寻根究底,但是调杜甫到冯翊来,的确不是上上之选。与之相比,最合适坐冯翊县令这个位置的则是杜乾运。
“使君,末将觉得,让韦济到冯翊来,反不如让他留在长安。”
卢杞建议秦晋物色一份名单,然后往长安私下运作,大举调换各县县令。
秦晋不想让卢杞过于尴尬,便又顺嘴将话题转移到了韦济身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