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公元1280年,元朝专使都实奉命查勘河源,发现河源在朵甘思西部:“有泉百余泓,或泉或潦,水沮如散涣,方可七、八十里,且泥淖溺,不胜人迹,弗可逼视,履高山下瞰,灿若列星”,遂认定星宿海为黄河源头。
我们每天都在吃饭,碗口有多大,我们都很清楚,碗口那么大一个泉眼,冒出的泉水最后竟然可以变成浩瀚奔腾的黄河,这大自然的构造未免也太奇妙了吧!
据古籍记载,黄河古称河,又名“浊河”,也叫中国河。
见我们满脸的不相信,庞大海便一本正经的跟我们讲了起来。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盆地,分南北二源,两地海拔约在4600米至4800多米之间。
阿弥达西逾星宿海300里,对三条河进行了实地勘查,认定位于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为黄河上源,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查明黄河的真正源头。
公元821年,唐使刘元鼎出使吐蕃,还曾专门考察过黄河源。
卡日曲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两岸有无数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海子”,河水穿过100多公里的峡谷,在巴颜禾欠山与约古宗列会合,注入玛曲河。
卡日曲,本是藏语,意为红铜色的河。
约古宗列,本是藏语,意为“炒青稞的锅”,这是当地藏民根据这里的地形而起的一个形象的名字。
至此,人们对黄河源头已有相当的认识。
黄河源位于青海腹地,河源有三,一为扎曲,二为卡日曲,三是约古宗列曲。
约古宗列曲,仅有一个泉眼,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的椭园形盆地,内有100多个小水泊,似繁星点点,又似晶莹的粒粒珍珠。
清乾隆四十七年,阿弥达奉命前往河源,告祭河神。
到了元代和清代,中央皇朝曾多次派专使探查黄河源。
清代,黄河中下游洪水多次泛滥,灾害频繁,清朝曾先后派专使拉锡和阿弥达到黄河源头,告祭河神。
这条溪流从平坦而又狭长的卡日曲河谷,由西南向东北而流,沿途接纳大大小小的众多支流,逐步汇成一条宽约10米多、深1米多的小河。
不要说唐娇娇,就连我们也全都呆住了,什么?!在我们的认知中,赋予黄河的形容词都是“奔腾”“怒吼”“咆哮”,足见黄河水势的凶猛。千百年,黄河既哺育了沿岸百姓,也给沿岸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这一段河道,河宽水浅,流速缓慢,因而形成大片沼泽草滩和众多的水泊。
登高远眺,只见数不清的水泊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犹如孔雀开屏一般,所以得此美称。
玛曲向东流过16公里长的河谷进入著名的星宿海。
星宿海,历史上曾被用来表示整个黄河源头地区,实际上可以说是黄河出山东行后第一个“加油站”。
这个“海”是一个盆形湿地,说是“海”并非到处有水,而是在盆地中相对更低洼的地方聚集有水,拥有众多的大大小小水坑和水塘,多到用满天星斗来比拟也不显得过分,所以才有“星宿海”的美誉。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