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石油消耗大国,香江四大船王的油轮,大多都是租赁给日本的航运公司。
船东对新船乐此不疲,日韩造船公司的所有船坞都矗立着船壳的巨大轮廓,新船产销开始进入疯狂状态。当时,同样看好世界船运行业的赵丛衍,认为石油危机带来的影响只是暂时的。
“赵船王?”闻言,杨辰通过前身,了解到了薛父口中的赵船王是哪一位。
“可是,早年赵船王帮过我,如今他亲自上门,我却帮不上什么忙,心里总是有些不是滋味。”
而薛父口中的赵船王,就是华光航业的赵丛衍。
世界船运业务减少的同时,新船又在源源不断增加,这直接加大了船运行业的竞争。
船王赵丛衍出生于江苏,早年曾在长嗨当过律师,后来转行成立船务公司,帮助货主租船,赚取佣金。
同样,船运行业也是如此。
他们一边嘲笑包船王傻的同时,一边爽快地拿出钱,买下从天而降的便宜货。
最后在成功拥有60多艘船时,旗下的“华光”于1973年在香江证券行正是上市,从此开始真正涉入全球海域。
二是,石油危机,促使石油进口国政府和石油商加大储油量。
后来因为时局动荡,赵丛衍不得不带着妻儿离开上嗨,移居香江。
于是,他们纷纷开始了“自产之路”,欧洲的北海油田、美国的德克萨斯油田、南北美洲的墨西哥湾等等,这些油田相继被开采出来。这让石油产地和用地的距离大大缩短,出油的捷报,使世界船运公司业务大减。
至于为什么说只有董赵两家受到的影响最大?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很富有远见的人了。
这段时候你也知道,薛氏制业一番整合,你伯父半辈子积蓄都投入进去了,那里还有什么余钱。”
上世纪70年代,香江作为全球著名的国际航运中心,其重要的航运行业诞生了所谓的香江四大船王。
售价之低,令当时那些仍然看好航运前景的船东们,即惊讶又兴奋。
正所谓,无百日红,任何一个行业,一旦发展的顶峰,最后都会遭到内部或是外部的打击。
与此同时,日本和韩国这两个新兴的造船大国,为了抢揽生意,不仅把造价订得比传统的造船大国要低很多,还提供优惠贷款资助那些有资信的订造新船的船东。
收入越来越低,开销却前所未有的大,整个船运行业都在哀嚎,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当属董赵两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香江船运行业的高峰期,赵丛衍因此赶上了这一时代的快通车,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船队数量越来越多。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几年下来,赵家的船队规模越来越大,但一直萧条的船运行业,却始终看不到尽头。
业务下降,船运盈利不佳,赵家手里的船队开销日益加重。
面对如此局面,赵船王能一路走到今天,自然不可能一点头脑也没有。
————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