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避雨
沛柔不意会在此遇见他,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做何反应。
柯明叙却和坐在他对面的长者说了几句话,那长者回头看了她一眼,就和柯明叙一起站起来,往沛柔一行人的方向走来。
陆嬷嬷照例过去请他们回避,一抬头却惊讶道:“夔二爷?您怎么会在这里?”
沛柔想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眼前这个人居然是太夫人的亲弟弟周夔周说竟先生,也是柯明叙和齐延的老师。
那他和柯明叙在一起,自然是一点也不奇怪了。
太夫人闻言也转过身来,那周老先生就迎了上去,给太夫人行礼:“长姐,许久不见了。”
太夫人和自己弟弟的关系,好像和沛柔和沛声的关系差不多,上来就先是一顿说教。
他是提了一壶茶过来的,也带过来一个茶碗,先用茶水冲洗了一遍,而后重新斟了一杯递给她。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我曾经有一位女先生,她家有千金积累,也并无丈夫儿女需要牵挂。我问她她为何不愿去做如词中这样潇洒旷达的人。”
沛柔只做未觉,仍然偏过头去和瑜娘说话。
倒像是怕沛柔她们吃亏一样。
“等到了可以避雨的屋檐下,又十分关心地问他娘子有没有被雨淋到,十分关切的样子。”
柯明叙便道:“也是因为一场大雨。你还记不记得十月份你去善堂的时候,正好也是这样的天气。”
“茶是粗茶,却是我方才自己泡的,不妨也尝个野趣。”
“我和老师在善堂门口躲雨,偶然间看见你在里面,因为老师也在,我就没有进来跟你打招呼。后来我曾问过那里的孩子,他们说你是常常会去那边的,你为他们做了很多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后来有一次下大雨,我正好又碰见他和他娘子,他们只有一件蓑衣,一副箬笠,他却把这两件东西全给了他娘子。”
“周老先生是赤子心肠。更何况松石书院教书育人,也是千秋万代之功。”
周老先生就捋了捋胡须,笑道:“长姐难道不知世人都是怎么称我的?‘松石书院的山长周说竟先生,有经天纬地、经国济世之才’。”
“我忽然意识到,他平日里的假意抱怨或许也只是他一种炫耀的方式,他其实还是很爱他的娘子的。怎么样?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有趣?”
她也不敢拿那副字的事情去烦齐延,只好先把那字收了起来。
沛柔有些讶异,“柯表哥怎知我会去城南的善堂?”
忽然有一阵松柏的清冽香气,下一刻柯明叙就在他对面的长凳上坐下来。
周老先生听说江老夫人是万老将军的妻子,倒是诚心诚意的行了礼,道:“万老将军为燕梁鞠鞠躬尽瘁,实在是吾辈男儿楷模,是说竟失礼了,请嫂夫人勿怪。”
海柔和瑜娘在那日的灞水边都和柯明叙有过交往,沐柔和浔柔却是第一次。
太夫人懒得搭理他,“我只希望弟妹不要常常抱怨你到处乱跑,身上一身的伤病也不肯好好看病就是了。每年往你们家送礼,送的全是给你补身体的药材。”
或许是看了自己向来能说能笑的先生成了那副样子,齐延回来的时候就很是消沉。
她也很喜欢这首词,柯明叙也的确可以做词中这样旷达超脱的人,可是她却不能。
“我不知道你喜不喜欢宋词,我却很喜欢东坡先生的《定风波》。”
几个小娘子就都掩袖笑了起来。
就听见柯明叙温和又含了几分笑意的声音,提醒周老先生:“老师,学生的姑母如今正是太夫人的大儿媳,也就是定国公府的国公夫人。”
沛柔其实并没有很明白柯明叙给她讲这个故事的用意,就只好迷迷糊糊的点了点头。
“他时常和邻近的商贩抱怨娘子做的饭菜不好,可他自己每日也不过挣几个铜钱而已,我原先并不是很看得上他。”
江老夫人笑呵呵的,一点也看不出来当年也是陪着丈夫上过战场的巾帼英雄。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不过我方才说的故事确有其事,那个小贩的摊位,就在城南的善堂附近。”
然后是几位小娘子以及万长风。
也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难喝,只是比她平日喝的略微苦涩了些,隐隐夹杂着青梅的味道。她用双手捧着茶碗,慢慢地把这一杯茶都喝完了。
沛柔就笑了笑,接过他手中的茶碗。那
徐徐念来,令人有茅塞顿开之感。
“我既然有如此才华,又岂总是能困于案几之前,宅邸之内?实在是四海之内皆有我要忙碌之事。”
两边都行完了礼,各自三三两两坐着说话。瑜娘本来和沛柔坐在一起,这里的茶舍都是粗茶,她是不喝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