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见鬼了

新崖山给真金父女的感觉真的不一样。

首先,这可能是最早实现全民福利的城市。

集体分房,全民教育,高工资,高福利,使得城民的精神面貌就跟别的地方不一样。

其次,就是海里跑的舰船,还有飞上天的飞艇了。

船只,大宋最先进的无疑是轮桨船,可却非全部。

工部的数个大型造船厂,这些年可不仅仅造了轮桨船一种。而是不断的尝试新想法,新创意,导致很多船型只有一艘或者几艘。

由于航运的庞大需求,也都投入使用。

而飞艇对真金父女来说就更震撼了。

新都之战,他们也只是听说大宋有能在天上飞行的宝船,但一来赵维带到战场的飞艇本就不多。二来属于最高机密,父女俩虽在宋营生活了一段时间但却无缘一见,甚至一度怀疑这是宋人放出来的假消息。

怎么可能有在天上飞的船?

然而现在,新崖山却是没有那么多讲究,飞艇满天都是。

由于运河,还有东岸港口的修建,加上中美洲地形崎岖,陆路运输工程用料并不十分方便,于是飞艇就成了最便捷的运输工具。

目前,从新崖山到东岸的加勒比港,每天有两百余艘飞艇往来穿梭。由于航路太过拥挤,甚至发生过撞艇事件。

此时,南哥儿看到的就是从新崖山船厂向加勒比船厂转运大料的飞艇。

四艘载重一千斤的大型飞艇,联合吊起几十料的船木缓缓升空,父女俩不震惊才怪。

弄的真金感觉活着都没滋味儿了,怎么会这么离谱?

而南哥儿不由想起父女二人上次被赵维送行时的情景。

父亲说,赵维是有了必胜的把握才会来示好,当时南哥儿还不信。

现在她信了,这就不是人力所能创造的。

仅仅七年啊!这些宋人是怎么让新崖山拔地而起的?

在码头寻了一个懂汉话的殷人问明了方向,父女二人并没有急于求医,而是在城中找了一处客栈暂且住下。

没办法,求也求不来。

在西雅图,可以忽悠民间郎中。可是在这儿,怎么去忽悠王胜?

当然,南哥儿另有打算,且先住下再说。

赵维这些天都是焦头烂额,他发现一个问题。

当大宋这边掌握的新技术越多,用到技术型宁王的地方也就越多,他那些后世看似无用的见闻也就越能派上用处。

就比如说,给蒸汽机创造一个功率的单位,也就是相当于后世的“马力”。

这是王五郎他们现在最急需的计量单位。

以前用不到,现在是没有不行,因为必须直观的展现出蒸汽机的性能。

结果,一群院士讨论了三天,也没讨论出一个所以然来。

阿老的意思是,沿用他最早创造出来的那个计量单位,就是一盏茶的时间,能从井中打上来多少桶水。

被大伙儿给否了,因为太笼统。一盏茶本身就是一个误差很大的时间单位。

别人也提了几个方案,但都不严谨。

后来技术型宁王出马了,一语点破梦中人。

“你们缺少的不是计算蒸汽机效率的单位,你们急需的是一个时间单位!”

赵维所说的是“分”和“秒”这个概念在古代是没有的。也不是没有,而是过于虚幻,古人只用一瞬、一刹那、一须臾、一盏茶、一刻钟来表述时间。

每一个时间刻度也有具体的数值,但是精度不够。

这不是古人不聪明,想不到精确的时间计量,而是当下的社会不需要时间的精度。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时间必须越来越精确。

一语道破天机,众人恍然大悟,技术型宁王不愧是技术型宁王!

而在这个时候,什么阿拉伯学术,什么汉人的术数水平,观天之术就都不够看了。

这个时代能把时间做到极致甚至不输后世的,只有玛雅人!

赵维“未来的后妈”阿桑登场了。

玛雅人的天文成就,可以把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与后世计算的公转周期只差0.0002天,也就是18秒。

而地球绕太阳一周,也就是一年。一年差18秒,在十三世纪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赵维让阿桑结合汉人的阴阳历,也就是农历,将每年分为平年和润年。按平年十二个月,润年十三个月计算。

每天十二时辰,二十四小时,每时60分,每分60秒,来确立出一套全新的记时单位。

既照顾了当下的百姓的习惯,也结合了后世的分秒记时。

随后,又利用玛雅的天文学计算能力,先确定每天的长度,再确定每一个小时的长度,然后是分,最后是秒。

经过无数次尝试,终于制造出单摆计时标准。并不是后世的钟表,而是极为简单的一个单摆结构。

重8两的摆锤,在固定的摆臂长度下,每左右摆动一次,定为一秒。

当然,摆锤也有误差,由阿桑每天定时校正,暂时够用了。

好吧,摆锤的主意也是赵维出的,这都是后世的宝贵经验啊!

有了计时单位,再去确定功率单位就容易得多了。

技术型宁王再次逞威,他知道蒸汽机这个应该是“马力”?还是“牛米”?好像还有个焦耳。

到底是哪个,他就不知道了,不过感觉应该是马力。

这个比较像,接下来就好办了,从字面意思也能猜个差不多。

最后,院士们习惯性听赵维的,以一匹成年河套马为标准,让它不停的拉动水车,持续整整四个时辰。

最后计算抽水效率,得出一匹马平均每秒钟,可以将450斤的水提升一尺。

于是得出:1马力=450斤尺/秒。

大宋的功率单位由此诞生了。

王五郎第一时间便用这个公式来测量他的蒸汽机,结果有点寒碜,他那台蒸汽机只有1.6匹的马力。

闹了半天,黑五郎玩命造出来的玩意儿,只相当于一匹半的牲口。

这让五郎很受打击,下定决心,要造更大、更猛的钢铁怪兽。

于是,对大马力的执着,让鲁班侯越走越远。

要不怎么说王五郎总能创造奇迹呢,蒸汽机刚刚问世,应用尚在探索,别人对马力只是刚有一个认知,他就意识到动力才是王道。

1.6匹完全不够用,起码要上百匹的马力才能真正的创造奇迹吧?

所以说,天才不光得有聪明的头脑,超前的意识也是必不可少。

黑五郎再次疯魔且不多说,赵维从致知院脱身却不得闲,又被徐良征用了。

起因还是赵维嘴贱。

蒸汽机的问世,徐良是直接参与者,神奇的力量让他马上意识到这可以用在金属冶炼,包括改进水力车床上。

再加上,随着大宋发展越来越快,以及在五大湖发现了大型铁矿,改进炼钢技术便成了徐良这个大宋第一铁匠的第一要务。

但是,说实话,很难改。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大宋的炒钢法已经是相当超前了,想进一步改进十分困难。

徐良组织人公关了几个月都没有头绪,结果赵维多了句嘴,“你这不行,得提高炉温!”

徐良当然也知道要提高炉温,可是怎么提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