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紫骝 (二 上)

“嗷——嗷——嗷”,“嗷——嗷——嗷”,风声响起时,右武侯将军冯孝慈正坐在胡床上烤火。他很熟悉外面的动静,事实上,与当年他跟在大将军杨爽身后出塞时遇到的风暴相比,城外这点风温柔得简直就像刚刚嫁人的少妇。当年的他还不到三十岁,身手和心思都出奇地灵敏。北风卷着胡豆大的雪粒和沙子打脸上,只当做是老天对男人的考验。

而现在,同样的风声于耳边响起来,却冷得他心脏都一阵阵打哆嗦。岁月催人老,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可以在突厥人中几进几出,浑身上下沾满鲜血却丝毫感觉不到疲惫的冯孝慈了。身边的这支右武侯也不是当年那支右武侯。他们都老了,包括头顶上那面画着“隋”字的战旗也老了。比北虏更阴险的敌人磨光了他们的锐气,颓废了他们的精神,让曾经点燃无数年青人热血和梦想的那面大隋战旗一天比一天暗淡,一天比一天破旧,一天比一天没有号召力。

只有曾经见证过辉煌的那些人,才对今天的结局无比的不甘心。他不甘心被衣衫破烂的流寇打败,更不甘心城中百姓看到官军血染征衣却依旧麻木的眼睛。但这些还不是令冯孝慈最难过的,让冯孝慈最最无法理解的是,与土匪作战成了他一个人的责任。杨积善的兵马就在不远处的邯郸徘徊,武阳郡据说也有一支兵马曾经出现于漳水东岸。就在他背后不到百里的地方,魏郡的治所安阳也有数千郡兵驻扎。而右武侯已经战败这么多天了,三地的友军却没一支采取救援行动。安阳郡守将自称郡兵是新招募的,不堪一战。清河郡丞杨积善号称在翻越慈石山口时遭到了数万流寇的阻挡,无法继续南进。最狡诈的是武阳郡兵,那个叫魏征的家伙居然来了一封信,说黎阳仓可能遇险,然后以此为借口消失不见了。

就千把蟊贼,可能攻下黎阳仓么?除非汲郡太守张文琪是块不能思考的土坷垃!冯孝慈不相信这个借口,他坚持以为,所谓黎阳仓的险情,不过是那个叫魏征的无耻小人为逃避责任而捏造出来的拙劣谎言。但偶尔转念之间,他亦清醒地意识到,如果魏征的推测属实,自己的戎马生涯也就从此到了尽头。

朝廷上的那些家伙这回不用找任何借口了!望着微微发蓝的炭盆,冯孝慈轻轻咧嘴。他的嘴唇上裂了很多小口子,动一动便会渗出血丝。那是长时间没有补充食物和水分导致的恶果,冯孝慈清楚,但他就是没有胃口。

偶尔一两次战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永远失去了洗刷耻辱的机会。朝廷上的那些小人不可能放着现成的借口不用,多疑易怒的皇帝陛下也不会原谅他的过失。即便朝臣和皇帝那两道关口都过了,冯孝慈也无法面对自己的灵魂。坐困孤城的这些天里,每天一闭上眼睛,他就能看到那些战死的袍泽,浑身冒着血,以某种鄙夷的目光看着他,鄙夷如此轻易地上了土匪的当,鄙夷他为了自己的名声把这么多的弟兄送进了死地。

焦虑、负疚、失望,各种各样的情绪像数万条毒蛇,一点点吞噬着他的肉体和精神。受到主将的影响,残存的右武侯弟兄们也都萎靡不振。他们同样看不到生路在何方,同样明白,贼军之所以没有攻城,不是因为畏惧,而是因为有十足的把握吃定了自己,所以好整以暇地等待最佳机会。

挨了打的士卒不敢躲闪,“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老将军!”陆续有人跪倒,伏地哀哭,“黎阳,黎阳城那边已经半个多月没音讯过来了。我等家小都在那边,如果被贼人闯到家里去……”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下雪好,下雪好!”冯孝慈稀里糊涂的点头,不知道在赞赏周文的镇定自若,还是在赞赏天气的变化。对于野地里扎营的流寇们而言,寒冷的天气更难捱。如果大雪无止无休地下上几天几夜,弟兄们就彻底不必为安全而担忧了。

正说话间,外边突然传来一阵嘈杂。有个临时提拔起来的校尉鼻青脸肿地跑了进来,一边跑,一边焦急地嚷嚷,“快,快让我去见大帅。不好了,不好了,有人要造反了!”

“卑职刚才出去转了一圈,贼军已经把三面的围撤了,全都移动到了城南洼地里驻扎!”周文笑了笑,主动向冯孝慈汇报军情。在他看来,既然敌军撤围,大伙就有了绕路杀回汲郡的机会。眼下万事具备,只欠老将军一声命令而已。

“禀大帅,粮食储备很充裕,弟兄的也都住进了临时腾出来的民房,暂无冻饿之忧!”果毅都尉姜廷麟推开周文,上前回禀。他的职别原来在军中也排不上号,同样是因为大批将领在不久前阵亡,才不得不被冯孝慈临时委以重任。

接连撞飞了三名乱跑乱窜的百姓,抽退了两名试图劝阻自己的侍卫,他终于赶到了事发地点。此处距离北城门已经非常近了,守门的士卒弯弓搭箭,瞄准数十名背着包裹的袍泽。那些背着包裹的家伙则一手举盾,一手持刀,排出了个十分简陋的龟甲突击阵,一步步地向城门口迫近。

“说什么?连个流言都堵不住,你们几个干什么吃的?”不等姜延麟把话说完整,冯孝慈两眼一瞪,怒气冲冲地质问。如果鹰扬郎将赵亦达活着,决不会让类似的事情发生。可惜心腹爱将竟死于敌人的陷阱内,害得自己身边连个好用的帮手都没有。

只是皇帝陛下会不会有闲工夫管他们这三千残兵败将呢?对于这一点,大伙心里就很没底了。首次辽东战败,明知道有几个将军,数千勇士正在往回赶,朝廷照样来了个壮士断腕。卫文升一把大火焚了浮桥,让远征军眼睁睁地看着故国近在咫尺,却不得不转过身去冲向十倍于己的高句丽人。这会儿轮到右武侯被困滏阳了,皇帝陛下会派人援救么?

“将军,您老喝点儿热茶!天冷!”郡兵校尉周文怕冯孝慈被活活噎死,蹑手蹑脚走上前,低声提醒。

“都是些没影子的事情。如果不去管他,几天之内也就散了!”吴文忠很勉强地笑了笑,低声答复。“其实这事儿也怪我,接到魏征那厮的信后,没把立刻把送信之人给杀掉。结果也不知道是这家伙嘴巴不牢,还是敌人故意乱我军心,外边很快就传出了黎阳城被攻破的消息,怎么拦都拦不住!”

“哦--------”冯孝慈艰难地将喉咙里的饭顶到肚子内,长长出气。冷馕不比当年出塞时难咽,戈壁滩上找不到水,积雪一样可以当做甘泉。一边回忆着当年眠沙卧雪的感觉,他一边强迫自己振作精神,“什么时辰了,外边的天怎么看起来这般黑啊!”

“我不会给你机会!”对着幽兰色的火焰,冯孝慈自言自语。仿佛火焰中有一双耳朵在听,他说的话,可以一字不落地传到程名振那里。

黎阳城失陷对右武侯意味着什么?在座之中没有人比冯孝慈更为清楚。如果任由流言继续传播下去,可能不用敌军主动来攻,弟兄们自己也会溃散。想到这,他不敢再做任何耽搁,长身而起,顶盔贯甲,“你们几个,立刻跟老夫去巡视。无论流言怎么传,咱们自己不能先乱了阵脚……”

“都给我住手!”冯孝慈紧抽了坐骑几鞭子,在千钧一发之际赶到了城门口。“有种的向老夫身上招呼,也好给贼人送一份投名状!”

吴文忠等人也急了,一边小跑着跟在冯孝慈身后,一边骂骂咧咧。流寇们根本没有攻城器械,滏阳城虽然算不上铜墙铁壁,以行家的眼光看来,大伙齐心协力防守的话,坚持到明天春天也没什么问题。可就是有一些自作聪明的莽夫,总觉得自己的命最金贵,总想着独自先去逃生。

“什么?”冯孝慈推开报信的校尉,拔脚就向外走。临时提拔起来的军官太多,他根本弄不清谁是许胡子。但万一开了私自逃命的口子,事态便会一发不可收拾。

老将军冯孝慈又急又怒,根本不管后边的人来不来得及跟上自己,跳上马背,一路狂奔。军心溃散到如此地步,他知道自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不是持续多日的颓废,如果不是接连战败失去了弟兄们的信任,如果不是一时咽不下那口气率众夜袭……

“糟了!”冯孝慈心中暗叫一声不妙,恨不得跳起来先抽自己两个大嘴巴。败入滏阳之后,他由于伤心过度,军务上难免处理得有些疏忽。而敌人恰恰瞅准了这个机会,大肆施展阴谋诡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