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理解老树域村民的艰难,但谁都拿不出钱来,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
直到愈彦实地考察老树域,才算是将这个问题解决了。从饲料厂的第一批盈利之中,拿出一笔款子来,支持老树域村修建水渠。
一些雷管炸药,加两万块钱,就能解决一个村子数百人的用水和后续的发展,愈彦怎么算这笔账都觉得十分划得来。
高穆说道:“愈书记,等水渠修好了,就能解决大问题,明年的日子就好过了。”
愈彦摇了摇头,说道:“高穆,当领导的,眼光不能这么短浅。就算修好了水渠,也只能解决人畜的饮水问题,灌溉问题不一定能完舍解决。我看等主千渠修好之后,还得想想办法,我们以前的灌溉方式有问题。你们这地存不了水,再多的水浇下去,农作物来不及吸收,就全漏了。这个不行。你们那水渠,引不来这么多水。”
高穆愣了一下,点点头,说道:“到书记,是这个理,但我真是想不出好办法来。”
愈彦说道:“滴灌!高穆,你明白什么叫滴灌吗?”
高穆连连摇头,神情有点茫然。
愈彦说道:“这个滴灌,是以色列的农庄发明的一种浇灌技术。以色列在中东市,缺水很严重。但他们的农作物,每年都能大丰收,科学种植就是根本的前提。所谓滴灌技术,就是直接将水管接到田间地头,作用于农作物的根部。简单来说,就是每一株植物的根部都有一个水龙头,每天定时浇水,水流量不大,很小,一点一点地滴下去。基本上还来不及渗透,植物就能把水分都吸收了。用水量很小,但能保证农作物的需要,明白了吗?”
高穆便沉思起来,想象着愈彦所言的这个滴灌技术,是何种模式。
愈彦索性从山道上直接走进一块坡地,指着地里种的一些作物,现场给高穆上课。
见了这般模样,**小黄小周等人也只得停住脚步,来到地里,和村民们一起听愈彦讲课。大家也都是一脸的茫然。
**也好,小黄小周也好,都不走出身农家,对这些农业科技知识,全然不懂。
高穆的悟性很高,听了一会,便搔了搔头,说道:“愈书记,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这个水管,得多少钱啊?咱们这满山遍野都是坡地……”
这要是每一株友作物根部都安排一个滴灌的水管,那还了得,不知要多少钱了。不要说老树域根本没这个财力,就算北栾区,也给不了这么多钱。
**脸上也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年轻人,就知道耍嘴皮子,好高鹜远,一点都不脚踏实地。
愈彦不冉笑骂道:“高穆你个笨蛋!水管就一定得是铁制的,要出钱买?你自己抬头看看,对面那竹山,那满山遍野的竹子,你不会就地取材?把竹子弄回来,劈开两半也好,将中间打通也好,再钻些眼儿,连在一起,不就是水管?你们在水渠的源头控制好,搞些小闸门,每天定时开闸两三个小时,那就足够了,开动脑筋嘛!”
离老树域大约十来里地的对面山上,确实是茂密如海的竹林,郁郁葱葱,蔚为壮观。竹子耐旱,根系发达,深入地下,普通农作物不能生长的地方,竹子都能适应。
高穆茅塞顿开,兴奋地一拍脑袋,叫道:“对啊,这就是现成的材料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愈书记,还是你的脑袋好使!”
小周便急急忙忙打开笔记本,将愈彦这段话在本子里记录下来。
**说道:“嗯,愈彦同志这个办法似乎是不错。如果能行得通,倒是值得在全县其他干早的农村椎广。毛竹不值钱,用来代替水管,是个不错的思路。”
小周又连忙将张书记的话也记录下来,心说还是张书记高瞻远瞩,总是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
愈彦微微一笑点头称是。
虽然这个主意是他想出来的,**这么说有点抢功劳的意思。但如果真能在全县推广,那倒是个好事,能让许多的农民得到实惠。毕竟**才是县委书记,愈彦再牛,暂时也管不到北栾以外的区镇,须得借助**手里的权力。
“愈书记,我明天就安排人去那边砍竹子做水管。咱们先试验一下要是能行得通,就得马上动手了,不然赶不上明年的春播。”
高穆也是个雷厉风行的性格,听愈彦说得有理,便摩拳擦掌的,只想马上把这事做好了。
愈彦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说道:“走吧,咱们先到村里去,张书记几位,真的比较累了,得好好休息一下。”
“啊,好的好的张书记,请!”
山势十分陡峭,山路又非常狭窄走在上面,须得十二分的小心翼翼才行。幸好小周的皮鞋,早就拗断了高跟,不然在这种山路上她很容易摔了下去,那就麻烦大了。
饶是如此高穆也专门做了安排,请两名女性村民搀扶着小周,生怕她摔跤。几百任的山坡,真滚下去了可不是玩的,会出人命。而高穆自己,则亲自搀扶**。不管**是不是县委书记,年岁就不小了,算得长者,来老树域做客,高穆当得保护人家的安全。
至于愈书记,却是不必在意。
这人矫健着呢,体力比他们这些山民还好。
高穆的家,在山坡的下方,建在一处略显平坦的坡地上,青石墙壁,屋顶上铺的也是风干的茅草,糊了一层泥巴,一共三间房子。高穆的父母住一间,高穆住一间,还有两个较为年幼的弟妹,住了一间。高穆那间房子,就做了临时的会客室,而他父母的卧室,则兼做厨房。当然,如果不是特别寒冷的天气,做饭都是在室外,垒个土灶,烧柴火。冬天则是在室内,有些石炭,再加一些木炭,既能煮饭又能取暖。
至于高穆这个支部书记的房间里,就是一张床,还是用石头垒起来的架子,上面搁一块竹制的床板,再垫些干燥的茅草,一床简单的黄布被,一看就知道是部队的物品,退伍的时候,部队首长允许高穆带回家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张自制的木桌和几张自制的竹椅木凳,高矮参差不齐,算是个小小的办公场所。七八个人进去,便显得十分的狭窄。
见到这个模样,小周小黄不免目瞪口呆。
这就是村支书的家兼办公室?
眼见高穆有点手忙脚乱,愈彦就吩咐道:高穆,现在别忙其他的,你做好几件事吧。
第一,弄点热水过来,请张书记和大家洗把脸。第二,弄点热茶,最好是姜汤,再发发汗,不然就这么息汗了,会感冒。第三,搞个大火盆过来吧,这房子里太冷。”
在平原地带,或许还不是太冷,但在山区,温度最少要低三四度,**他们可是照着山下的气温穿的衣服,而且一身汗,平息下去之后,最容易着凉。
愈彦这个布置,很有针对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