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陆小霜的口供
吓得三人惨叫着跑回了家,从此以后周奕经过这条巷子,都本能地贴着宿舍区院墙走,离得远远的。
果不其然,陆小霜说阿姨给自己指了路,说穿过前面的巷子出去就行,公交站在右手边往前走点。
“为了表示感谢,我还在阿姨那儿买了几个苹果。然后就走进了那个巷子,大概走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感觉背后好像有人在跟着我。我刚要回头看,就被人从后面捂住了嘴巴……”陆小霜的身体开始颤抖,是非常明显的恐惧反应。
事后周奕向梁卫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用陆小霜审讯时的恐惧反应,和当初丁春梅拍到的陆小霜在被白毛挟持时的反应做对比,就可以证明陆小霜是不是装的了。
乔家丽忙问:“对方是怎么挟持你的?挟持你之后又做了什么?”
“他……他从后面用一只手控制住我的身体,另一只手里有一团布,捂住了我的嘴巴。那团布上应该有什么东西,因为闻起来很刺鼻,但又带有一点香味。”
是乙醚,乙醚的特殊气味就是轻微甜香,并伴有刺鼻性的气味表现。
乙醚也是最常用的麻醉药品,只是挥发性强,只能密封保存在容器里。
乔家丽问:“你挣扎了吗?”
陆小霜的眼角流下泪水,颤抖着说:“我挣扎了,但是他的力气太大了,我根本就挣不脱。而且他直接把我拖进了旁边的草丛里,我感觉整个人天旋地转的很晕,也使不上力气,然后我就晕过去了。”
乔家丽又问:“陆小霜,请你仔细回忆一下,从对方挟持你捂住你的口鼻,到你最后晕过去,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了多久?”
周奕听到这个问题,心里忍不住大喊:乔姐这个问题太好了!
他扭头看了看身边的乔家丽,眼中带着感激的目光。
乔家丽见状,嘴角微微扬起笑了下。
这个问题,以及陆小霜的回答,非常重要。
甚至可以说是确认陆小霜有没有说谎的关键之一。
陆小霜的回答是,应该有半分钟以上,因为自己一开始还拼命挣扎,但后面就感觉越来越没力气,最后整个人意识都模糊了,就晕过去了。
虽然乙醚是麻醉类药物,但并不意味着乙醚这东西闻到就能把人迷晕。
江湖传闻中,一捂口鼻就晕倒,或者一拍肩膀就听话的“神药”是不存在的,都是以讹传讹被夸大了的。
如果没有专业的药用吸入设备释放麻醉药物,把乙醚倒毛巾上捂人口鼻,一般得四十秒以上才能把人迷晕,时间短了不够晕,时间长了人就直接被捂死了。
如果陆小霜是犯罪嫌疑人或者同伙,想通过被人挟持来说谎脱罪的话,这里就是一个判断真假的重要关键点。
绝大多数人受电影电视剧影响,以为捂个十秒八秒人就晕过去了。
但只有刑警有这个经验,知道实际情况。
普通的医护人员都未必清楚,因为医院用麻醉药没人这么干。
所以如果陆小霜回答立马就晕了,那就会被怀疑。
非常精准的回答秒数,也不正常,因为这个时候了谁还能冷静的去读秒。
时间模糊,但范围符合,才是正确答案。
“陆小霜,你别害怕,你现在在公安局里,是最安全的地方,没人可以伤害你。”乔家丽宽慰道。
但人在害怕难过的时候,最受不了的就是别人的关心。
乔家丽一句话,让陆小霜的情绪再也绷不住了,开始低着头失声痛哭起来。
这时镜头里传来了梁卫的声音:“讯问暂缓一下吧,刚好有些情况,我们要去处理下。”
然后镜头里出现了一只手,接着录像就暂停了。
直到这时候,周奕才知道,原来梁卫一直就在审讯室里,而不是在隔壁的监听室,却一句话都没说过。
周奕看了一眼这位总队来的重案支队负责人,知道他当时一定是在观察陆小霜的每一个细微反应。
而他说的情况,自然就是自己这边向倪建荣汇报肖冰跑了的事情。
梁卫站起来对众人说道:“这是第一段审讯录像,后面还有一段,是向杰和乔家丽同志刚刚送过来的,后面这段我也没看过,一会儿跟大家一起看。不过在此之前,我想听听看,大家看了这段审讯录像后,有什么想法?”
“畅所欲言,不用拘束。”
略微沉默了一会儿,有人开口道:“从审讯的反应来看,我认为这个陆小霜和徐柳一样,都是本案的被害人,因为她在描述的时候,条理很清晰,逻辑很严密,没有那种模棱两可的信息。”
“而且她在提到公交车售票员和卖苹果的妇女时,都是有明确指向性的,尤其是售票员,当天是谁值班,一查就知道。她如果想隐瞒的话,描述内容里就不应该出现指向性明确的目击者。”
梁卫点点头,总结道:“就是不心虚。”
那人立刻点头:“对,没有心虚的表现。”
“还有谁有看法吗?”
陈严举起了手说:“我觉得乔姐问的那个问题特别好。”
梁卫有些惊讶和欣喜地问:“哦?怎么好了?说说看。”
陈严把自己对乙醚起效时间的想法说了一遍,得到了梁卫的点头认可,这让周奕倒是挺惊讶的,因为明显有一种感觉陈严在快速进步的感觉。
“周奕,你有什么想法?”梁卫点名道。
所有人都看向了他,毕竟在这段审讯录像里,他也算是半个当事人了。
“好的梁支队,那我就说一下我的看法。”
“其实刚才大家也都提到了几个审讯中的关键点,我就不赘述了。我想回溯到案件的源头,说一说我的看法。我想从凶手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动机开始说。”
“大家应该知道我们宏城前不久就侦破过一起碎尸案,东海小区的章慧案。这起案件的凶手许家光具备几个显著的特征,成长环境畸形,有强烈的心理控制欲和生理欲望,偏执型人格,极端的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但在外人面前却隐藏得很好,反而是有口皆碑的老好人。”
“许家光决定杀死章慧的原因,看似是因为自己儿子的病和章慧的拆迁款导致的。但如果他本身是一个成长和人生经历正常的普通人,是怎么都不可能想到通过杀人碎尸来达成自己目的的。”
周奕补充道:“虽然这么说可能很悲观,但事实就是,普通人如果被生活和磨难压垮了,最后的选择往往是自杀,而不是犯罪。”
这句话,让众人唏嘘不已,因为周奕说的是事实,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是懦弱而善良的。
一死了之,是普通人面对绝望时,最后的勇气。
“所以许家光走到杀人碎尸这一步,和他之前的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这些经历才是他犯罪心理真正形成的原因。儿子的病和拆迁款只是触发犯罪意图的契机。”
“不好意思,扯远了。然后再回到宏大案上面,关于陆小霜是嫌疑人这件事,我想分析一下她犯罪心理形成的可能性。陆小霜的个人情况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如果说她和徐柳之间发生的冲突可能成为触发犯罪意图的契机,那她的犯罪心理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如果她是在矛盾爆发后,和徐柳的争吵中暴怒杀了人,那可以认定为她情绪不稳定,受不了刺激而激情杀人。”
“但宏大案现在是个什么案子?是一个犯罪计划周密的预谋杀人案,那凶手必然有形成犯罪心理的原因和经历。”
“而陆小霜根本不具备形成这种极端犯罪心理的条件。她十三岁离开父母来到宏城,虽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初中是义务教育,高中虽然收费,但陆小霜是知青子女,宏城对知青子女有教育减免政策,所以她父母寄过来的钱是够的。”
“而据我所知,陆小霜是高考结束之后,才开始正式寻找长期兼职打工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挣生活费和学费。因为大学的费用要远比初高中高很多,而且也不再享受政策补贴。”
“所以她就是一个典型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学习又十分刻苦的学生。”
“然后我再说一件事,就是前面提到的章慧案,当时许家光和章慧的女儿许欣欣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所有人都束手无策,最后是陆小霜安抚了那个孩子,并且一直替我们照顾孩子直到我们把孩子安顿到福利院,后来我和陆小霜还去福利院看望过孩子。”
周奕指着电视里静止的画面说:“刚才还有一个细节,陆小霜说当时找小摊贩问了路,然后还买了几个苹果。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当时的情况下,她会有闲情逸致买水果么?她买水果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她觉得对方帮了自己,所以觉得不好意思,买点水果来表达谢意。”
“这种潜意识的细节行为,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真实性格的。”
“梁支队,我说完了。”
周奕没有给出一个最终的结论,因为他的结论已经包含在每句话里了。
他没有分析不在场证明和物证,因为他知道这些是可以在后续调查中被验证的。
他说的,都是关于犯罪心理和犯罪动机的。
这在专业上,叫做犯罪心理画像,是大漂亮国的fbi在七十年代研究出来的一项心理学刑侦应用技术。
核心目的是通过分析犯罪现场特征、被害人信息、行为模式等要素,逆向推断未知嫌犯的个性特征、生活习惯、心理动机及潜在社会属性,从而缩小侦查范围、优化警力资源配置。
其本质是“行为证据分析”。
国内是九十年代末才开始引入理论研究,甚至还请了fbi专家来做培训,到零几年初才开始正式进行初步实践应用。
和微表情研究一样,周奕懂一些,但谈不上精通。
不过这种专门分析犯罪心理的分析角度,在这个年代的办案习惯里还没有形成。
梁卫没表态,没有认可也没有否定,甚至都没有接茬,搞得在场的人都有点懵。
不过周奕倒是非常坦然,因为对他而言,他已经把自己想说的话说了出来。
他相信这位省厅刑侦总队重案支队的一把手,一定在心里已经有答案了。
毕竟上一世,就在自己重生前的三个月,厅里刚为前任省公安厅副厅长、刑侦总队总队长的梁卫举行了追悼会,享年七十二岁。
周奕听说,梁副厅长临终前的遗言是:如果哪天宏大案破了,一定要把结案报告烧给他,这样他在九泉之下就可以瞑目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