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武课试讲!沈念:武伐治标,文伐治本

十月十一日,日讲结束。

五大阁臣、兵部、五军都督府的二十多名武官都来到了文华殿。

武官们特意请求旁听。

他们不相信入仕以来几乎没有涉猎过兵部之事,昨日午后才接到试讲任务,根本没有什么时间准备的沈念,讲军事兵法也能讲出花来。

张居正、殷正茂、申时行、王锡爵则是怀着好奇之心,想听一听沈念能够为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在这种场合,没有惊喜,俨然不是沈念的风格。

小万历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乐于看到文官武将们产生一些摩擦。

若是能让武官吃瘪,他就更开心了。

因为这群武官展现出的讲课水平与认知,着实令小万历失望。

……

片刻后。

文武官员分两列站立,小万历也来到御座前。

官员们行礼完毕,小万历高声道:“武课试讲可以开始了!”

就在沈念正要出列之时,主管左军都督府的英国公张溶站了出来。

“陛下,试讲有试讲的规矩,武官们试讲,限定范围是《孙子兵法》《六韬》《三略》,沈阁老亦当遵守此规矩,不然讲得再好,也不能算优秀!”

说完后,张溶老脸一红,但腰杆还是挺得笔直。

听到此话。

小万历、张居正、殷正茂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张溶平时对沈念非常好。

但今日之事涉及兵部与五军都督府的脸面,他不想被打脸,外加他知沈念随便说点什么都能讲得很精彩,故而特意又提了一下规矩。

小万历看向沈念,道:“沈卿,有问题吗?”

沈念大步走到殿中央,高声道:“禀陛下,无问题,臣要讲的乃是《六韬》中《武韬》第三篇:文伐。”

听到这个主题,官员们都不由得精神起来。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以姜太公与周文王、周武王的对话编撰而成。

官员们皆认为,《六韬》之中,最适宜沈念讲的板块,其实是《文韬》。

《文韬》内全是治国用人,如何使得天下归心的战略,偏向于谋;而《武韬》之内容,则偏向于实用之计。

与此同时。

兵部右侍郎王一鄂和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蒋遵的状态瞬间变得紧绷起来。

因为二人与沈念撞题了!

二人俨然如参照物,若沈念讲得特别好,他们将更加丢人。

“开始吧!”小万历坐直了身子说道。

沈念朝前迈出一步,以一抹严肃的眼神环顾四周。

这一刻,除四大阁臣外,其余官员都忍不住站直身体,下意识生发出一种回到学堂当学生的感觉。

这就是沈念的气场!

他自带先生气质,日常在朝堂发表言论时,官员们大多都不敢插嘴。

沈念调整了一下呼吸,高声道:“文王问太公,文伐之法奈何?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节……此十二种文伐之法若成,则可兴兵讨伐敌国,且战必胜矣。”(如图,不再赘述占字数)。

“臣以为,此十二种文伐之法,对外已不可用,唯可对内自省焉。”

“缘由有三,其一,大明周边无大国;其二,当下内乱之害甚于外乱;其三,文伐非武伐之预,而应取代武伐。”

沈念一开口,没有技巧,全是干货。

文武官员们皆能听懂沈念的意思。

依照大明之现状,《六韬》上的十二节文伐之法确实用处不大。

沈念开头这番话,就与兵部右侍郎王一鄂和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蒋遵的试讲内容有了明显区别。

二人讲此主题时,是深化文伐十二法的细节以及讲述九边将领是如何化用的。

沈念直言道:弃之外用,只用于内省。

此话,武官们不是不懂,也不是想不到。

只是若弃祖宗留下来的这一系列文伐之法,那该采用什么方式呢?

武官们知晓一些计策谋略不好用,但因想不到更好的,所以只能凑合。

沈念所言的前两个缘由,他们都能理解,他们好奇沈念的第三条缘由如何才能成立。

沈念接着道:“前两个缘由,陛下与诸位同僚必然都清楚,我便不再赘述,下面我讲一讲第三条缘由。”

“我为何说,文伐非武伐之预,而应取代武伐。”

“文伐,即以文事伐人。”

“而今,我朝面临的潜在外患,有北方的蒙古各部,有东北的女真各族,有西北的藏族部落,有西南的土司部落,甚至还有因海贸复兴可能再次形成的倭寇海盗……”

“论武伐,我大明之兵不畏惧任何一方,也打得起,但武伐一开,没有赢家,即使再小的战役,也难以避免伤亡,也将耗费大量银钱。目前,从我大明自身的实力与现状出发,理应采取更适合大明现状的文伐方式,下面,我说几种。”

唰!唰!唰!

听到此话,官员们都不由得探起脑袋。

有的甚至踮起脚尖,竖起耳朵,他们喜欢这种从未听说过的军事理论。

“其一,文化之伐,即文化战。如当下只海贸,贸易为次,文化为主,我们要将我们的语言,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对外输出,引得外族习之,待他们与我们礼制相仿,自然就会成为一家人,反之,若习惯不能如一,则他们永远心生反意……”

“其二,商贸之伐,即商贸战。商贸战也是资源战,相对于北蛮,我朝缺战马;相对于海外,我朝缺白银、漆器、香料等,而他们则缺茶叶、布帛、瓷器、药材等。我们若能彻底掌控海外贸易,就能卡住其他国家、族落的脖子,让他们发动战争的代价增大……”

“其三,技术之伐,即技术战。诸位可还记得宋朝的马甲重骑、西夏的铁鹞子、辽国的铁林军以及元朝的重甲铁骑?为何当下没有重骑兵了呢?因为火器的成熟,火器乃是重骑兵的天然克星……未来,打败骑兵的可能不是更强大的骑兵,而是另外一种技术,所以技术非常重要,朝廷不但要提供经费扶持技术,还应不断吸取海外诸国的技术……”

“其四,舆论之伐。师出有名,代表着正义,代表着民心所向,大明兴盛的同时,我们也应对外宣扬国威,让海外诸国百姓,都对我朝百姓之生活心向往之……”

“大国对小国,最适宜的方式是控制,是制定规则,文伐的精髓便是如此,使得他们离不开大明,需要依靠大明而活。如此,战争将会减少许多。”

“我对战争的态度是,非必要不可战,若战,应长期布局,在保证大明内部不会乱,民生不会出现问题,国库不会被榨干的前提下开战!”

……

“若文伐不能止战,方可以战止战,动用武力,永远是最后的选择,但是仍不可轻视武力,轻视军队的重要性,因为这是大明最后的底气,其必须如长城一般坚固,必须是一击必胜,这才是最划算的战争方式!”

沈念看向小万历,拱手道:“陛下,臣以为,这些文伐之法才是您应该思索,应该与百官提前布局的,君王者,应着眼于百年,步步为营,至于如何打,用什么阵容,那是军之将帅应该考虑的问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