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回村查看
第263章 回村查看
陈光明抬起头,看向余安,“汪师兄那边?”
“对,汪师兄让我赶紧来报信,货郎都快把鞋摊子挤塌了。”
余安激动地挥舞著手臂,“汪师兄急了,让我问你作坊那边还能出多少?”
“还有还有,他问能不能让货郎们先交定金预约,不然根本顶不住。”
陈光明还没说话,旁边的曹主任先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庄家村那个破败得快要倒掉的作坊,这才几天?
陈光明没理会曹主任的惊讶,沉声道:“告诉汪师兄,沉住气。”
“今天作坊会全力打包,下午四点前再送三百双过去,这是极限了。”
“登记排队交定金可以,每人限额登记二十双,定金收一半,三天內取货。”
“再去强调一遍,质量,一双都不能出问题,验货的时候都仔细多检查几遍。”
“明白!”余安连忙转身就跑,回去传话。
“陈老板,你这皮鞋———”曹主任看著余安跑远的背影,“动静不小啊。”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陈光明脸上没什么得意,反而眉头微,“主任,这才刚开始,是骡子是马,得拉出去遛了才知道。”
他话锋一转,指著地上正在夯实的桩基,“新的分拣中心这边,进度还得再提一提。”
“鞋这东西不比衣服,占地方,分量沉,周转要快,等这边码头修好,水路一通,原材料进来,成品出去,成本还能压一压。”
曹主任看著陈光明平静却透著强大信心的侧脸,点点头:“你放心,这边我看著,误不了事。”
跟曹主任把事情谈好后,陈光明也去了作坊查看。
现在皮鞋的销量已经初步打开了,但是產量问题又摆在了门面上。
除此之外,还有新款皮鞋的製作。
现在这些皮鞋能卖的这么好,主要还是靠著价格优势。
价格优势在市场前期確实好用,但想要將產业做大做强,还是要把品牌做起来。
“老板,我们现在缺原材料。”
“如果没有足够原材料,生產不出那么多的皮鞋。”
庄国栋看到陈光明后,连忙上前道。
他也完全没有想到,皮鞋会卖的这么好。
这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很多方面都有些跟不上了。
“放心,我知道去哪里找原材料。”陈光明笑道。
傍晚,他照常返回三家村。
老宅院子里灯火通明,人声与缝纫机的嗒嗒声交织成一片。
空气里瀰漫著熟悉的皮革、线头和淡淡的机油味道。
他刚把拖拉机停稳在院门外,林雨溪便闻声掀开堂屋的蓝布帘子快步迎了出来,怀里抱著睡得正熟的儿子。
“回来了?”她的声音压得很低。
“怎么这么迟还赶回来,出什么事情了?”
“一点小事情。”陈光明点点头,顺手接过她怀里的强裸,动作熟稳地调整了一下姿势,让小傢伙在臂弯里睡得更沉些。
“汪师兄那边顶不住了,货郎挤破了鞋摊子,下午又硬挤了三百双送过去,算是稳住了场子,但缺料是大问题,必须解决一下。”
此时在屋里,陈母刚摆好饭。
见到陈光明回来,连忙高兴的让他坐下,自己还要再去加几个菜。
陈父也招呼陈光明,询问情况。
这段时间,陈父负责村里的农副產品,陈母负责製衣厂,把事情安排的清清楚楚的。
不过隨著他身边聚集了越来越多能干的人,两人也有了帮手,也没有那么辛苦了。
陈光明就说了情况。
隨后,他看向了家里成堆的纽扣。
这些都是今天收来的纽扣。
製作皮纽扣不需要机器,所有现在十里八乡还有大量的人製作,赚一些生活费,產量非常可观。
吃完饭,又聊了一阵,陈光明和媳妇先回自己家去。
“这边情况怎么样?”陈光明抱著孩子,低声问林雨溪,目光扫过那些藤筐。
林雨溪引著他往堂屋里走。
堂屋的八仙桌上摊开著厚厚的帐本和几份出货单。
“纽扣这边还算稳。”她拿起最上面一本登记簿,“今天收了丁家村那边送来的最后一批,加上咱们村里交的,总共五千六百八十颗。”
“曾元阳下午刚把货拉走,按你的吩咐,这批全送到镇上的供销点,让余安掛出去了,好儘快回款。”
她翻到记录原料消耗的一页,眉头微微起:“就是皮边角料”她指著一行数字,“上次水头拉回来的那批,只剩不到四分之一了。”
“赵上峰前天送山货来时提过一嘴,说水头那边几家大作坊最近出的边角料都被人包圆了,剩下的都是又碎又小的零碎,不太好用,他后天再跑一趟,但怕是弄不回多少成用的料。”
陈光明把孩子轻轻放进堂屋角落临时安置的小摇床里,盖好小薄被,才转身仔细看帐本。
皮纽扣的生產链条已经铺得很广,三家村本村加上丁家村、曾家村以及零散外村代工,每日產量稳定在五千颗以上,高峰时能衝上万颗。
每颗纽扣成本控制在两分左右,卖给供销点或者货郎统一是六分。
看似微利,但庞大的基数撑起了每日数百元的纯利润,赚的不会比其他產业差多少。
最重要的还是能提供的工作岗位非常多,十里八乡太多人在做,想停也是不可能停下来的。
当然,他也不会停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