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原料爭夺战(6000字求订阅)

將所有事情安排妥当。

陈光明独自走到店铺门口。

夜风带著水汽和泥土的气息吹拂而来。

抬头望向夜空,今天刚好是农历十五,圆月高悬。

是个好天气,肯定能大赚一笔。

陈光明信心满满的想著。

八四的时候,市场变化已经初现端倪。

在平阳苍南这些天,他就见到了不少闽省人跨省来做生意,这边也有不少跑到闽省去做生意的。

这就是一个趋势。

接下去市场將会完完全全放开。

他要面对了也將不止是县里市里的竞爭,还需要跟全省竞爭,甚至是全国竞爭,將市场开闢的更大!

但他现在的底子还太弱了。

必须趁著现在的窗口期,继续积累资本才行。

又是几天时间过去。

光明供销点已经修整完毕。

屋檐下,光明供销点的红漆大字鲜亮夺目。

陈光明站在门口,看著大姨父领著余安和几个精神抖数的后生,將最后几捆散发著桐油清香的塑编袋搬进店里,此时店里已经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

除了各种小商品外,衣服、塑革鞋、塑编袋和皮鞋这些他们自己作坊生產的產品也是都摆了上去。

这儼然已经是个百货商店的样子。

只是这些商品无不比百货商店卖的便宜的多。

除此之外,供销点主要还是做货郎们的批发生意。

他走出店铺。

这处盘下的黄记皮庄旧铺面,连同后面宽阔的河滩地,已被彻底清理规整,后场將来用作硝皮和分抹,一条水路直通不远的小码头,位置得天独厚。

除此之外,离仓库也不远,拖拉机十分钟能来回。

“光明哥,都妥了。”余安回来,抹了把汗。

院里,几辆崭新的永久加重自行车靠墙停著,车后座绑著特製的宽大铁架货箱,这是为即將铺开的货郎队伍准备的。

陈光明点点头,目光投向镇中心的方向,沉声道:“大姨父,信號放出去吧。”

“好嘞!”大姨父点头,朝旁边一个后生一挥手。

那后生立刻点燃一掛五百响的鞭炮,红屑纷飞,炸响声瞬间撕破了水头镇清晨的寧静。

几乎同时,几个早已等候在街角、挑著箩筐的汉子,扯开嗓子吆喝起来:

“光明供销点开张啦!塑编袋!结实皮鞋!现钱收皮子嘍一一!”

“现钱收生皮熟皮,猪皮牛皮兔皮野皮,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市场里那些正蹲在摊前吃早饭、或整理皮货的身影,纷纷抬起头,朝这新开张的铺子张望。

开业的热潮比预想来得更快更猛。

这也是他们铺垫已久的成果。

最先涌进来的並非普通顾客,而是一群风尘僕僕的货郎,他们径直扑向柜檯。

柜檯上,专门辟出的塑编袋区域堆成了小山,清一色的光明牌標识,坚韧的蓝白条纹在晨光里格外醒目。

“给我来三十个,要大號的。”

“我也要一些,这些东西装东西太方便了。”

这些都是安排好的托。

他们本来就是要进货去卖的,现在过来刚好。

陈光明之前就已经知会过。

今天开业,也能拿到一个更低的优惠价。

当然,也有顺著人群进店的客人。

一个瘦高个货郎眼疾手快,抓起一双摆在旁边鞋架上、鞋帮镶著棕色兔毛的栗色猪皮鞋,翻来覆去地看那厚实洁白的耐磨胶底,又用手使劲了鞋面“嘿,这鞋底软和,样子也体面,啥价?”

负责鞋柜的后生小海赶紧上前,“十九块六,大哥好眼力,这是咱光明牌皮鞋,底子软走路不累,里子吸汗不臭脚,样子体面,走亲访友、下地干活都穿得出去,刚开张,量大还能再商量!”

“这价真不错啊,之前在隔壁县那边想拿货还没哟哟,这里竟然有,给我也来十双,搭著塑编袋一起走。”

瘦高个货郎毫不犹豫地拍板。

柜檯后,余安带著几个识字的伙计运笔如飞,开票、收钱、发货,忙得头都抬不起来。

塑编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搬空,又迅速从后面仓库补充上来。

那几双摆在显眼位置的栗色皮鞋,更是瞬间就被抢购一空。

陈光明站在稍远处,目光扫过赞动的人头和迅速充盈的钱柜,神情平静,只在看到塑编袋消耗速度远超预期时,眉头几不可察地了一下。

他低估了大家对编织袋的需求。

看来回头要再拉几车货过来才行。

供销点开张的喧囂还在持续,生意红红火火。

除此之外,供销点侧门外专设的“生皮熟料收购处”,两条长龙已豌蜓排开。

一条是背著大捆生皮、带著山中寒气的猎户和农民。

另一条则是提著制好的熟皮料、皮色不一小作坊主。

“下一位!”

负责初验的老皮匠赵根生戴著老镜,声音洪亮。

他是黄老六昨日引荐来的,在水头硝皮行当干了四十年,一双眼晴毒得很。

一个穿著土布褂子的老汉紧张地解开麻绳,哗啦抖开一张血跡未乾透的大野猪皮,皮板厚实,但几处深长的口子破坏了完整性。

“老——老师傅,你给看看,这值多少?”

赵根生伸出布满老茧的手,用力在皮板上搓揉几下,又对著光仔细查看毛根:“生野猪皮,大青皮,可惜这几刀太深,破口大了点,按咱光明点的章程。”他指著旁边墙上贴的大红价目表,“大青皮甲等一块二,你这算乙等,八毛五一斤,过秤!”

他示意旁边记帐的小伙子。

“八毛五?!”老汉满脸惊讶。

以往卖给那些走街串巷的二道贩子,能拿到六毛顶天了,还常常被各种理由剋扣斤两,这里竟然这么高。

“叔,没错!”记帐的小伙子麻利地过秤,“二十七斤八两,乙等八毛五,一共二十三块六毛三。”

他將算盘珠子拨得啪响,“现钱,你点点!”

一叠崭新的钞票递了过去。

老汉粗糙的手指捏著那厚厚一沓钱,反覆数了几遍,“对,对,谢谢,谢谢老板,谢谢老师傅!”

他小心翼翼地把钱揣进怀里最贴身的口袋,又感激地朝著柜檯后面正与一个作坊主交谈的陈光明方向道谢,这才脚步轻快地走了。

这一幕,深深刺激看后面排队的人。

队伍里压抑的议论声喻喻作响,夹杂著兴奋的喘息。

“现钱,真给现钱,还按墙上红纸写的价,一点不糊弄人。”

“老天爷,我那几张硝好的兔子皮看来能卖上好价了!”

“赶紧的,回去把房樑上掛的那些陈年皮子都抖落出来!”

收购处外屋檐下支了张长条桌,上面放著几个粗瓷大碗和一桶温热的粗茶,一个腿脚不太利索的后生负责给排队的人续水。

这小小的体贴,更让这些常年被压价、被拖欠的山里人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尊重。

收购的速度飞快,赵根生经验老到,眼光毒,手也快,判定等级毫不拖泥带水。

过秤、记帐、付钱,流水般顺畅。

崭新的钞票雪片般发出去,带著血腥气和泥土味的生皮、硝制好的熟料则源源不断地被扛进后院。

听著外面收购处传来的喧譁和伙计报数的声音,陈光明收回投向窗外的视线,看向坐在对面椅子上的中年男人。

这人叫孙有才,穿著半旧的蓝色卡其布中山装,袖口磨得发亮,脸上带著生意人的精明。

他是本地一家小皮坊的老板,规模不大,主要硝制些猪皮羊皮供给附近的鞋匠铺子。

“陈老板。”孙有才搓著手,脸上堆著笑,眼神却瞟著窗外热闹的收购场面,“你这供销点,气魄真大,开门红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