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向高祖学习

所以,当其咬牙切齿地说出此话的同时,眉宇之间原本就因强行起卦而萦绕的黑气,仿佛受到了某种无形力量的牵引与滋养,陡然增加了数十倍!

一股浓郁到化不开的凶煞死气,几乎要从七窍中喷涌而出!

这正是劫气缠身,大难临头的征兆!

他每动一分杀许宣的念头,自身的灾劫便加重一分!

“不可能。”梁王虽然此刻心中也是怒火翻腾,同样想找个对象迁怒,但到底是个有智商有城府的反派。

强行压下了这股冲动,冷静地分析道。

“且不提那许宣根本不可能发现我们后院的关隘。”

“也不提他刚刚收下了王府奉上的丰厚诊金以及封口费。”

“就是从最基本的人性考虑,都绝无可能!”

梁王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逻辑,“许宣是被我家那蠢儿子自作主张‘绑’来的,与我们之前没有任何牵扯铺垫,纯属意外。”

而且昨日才第一次踏入王府,今日阏伯台就出事,若真是他所为,这行动速度未免太不符合常理。”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对“正常人”行为逻辑的把握:

“而一个能在扬州那等文风鼎盛之地,于科举中拿下解元之位的人,会是个行事不顾后果的疯子?会没有常人的世俗欲望和权衡利弊之心?会主动去招惹一位手握重权,可以轻易让他前途尽毁甚至性命不保的藩王?”

“再说,对方既然出身净土宗,若突然死了,佛门那边多少也是个麻烦。”

从多方面冷静考虑下来,梁王越发觉得此事蹊跷:“这个时候若是我们自乱阵脚,把注意力全都放到一个看似最可疑实则动机最不足的许宣身上,岂不是正中了真正暗中之人的诡计?”

李供奉听完梁王这番抽丝剥茧的分析后也觉得颇有道理,心中的杀意和因慌张而起的戾气竟然被消解了一部分。

不得不承认,在权衡大局洞察人心方面,梁王确实比他更胜一筹。

和梁王合作,一是因为梁王对他有知遇之恩,在他叛出师门后给予了庇护和尊崇的地位;二就是因为梁王此人,有野心,有智慧,更有将野心付诸实现的资源与能量。

而在判断局势做出战略决策这方面,王爷几乎从来没有错过。

那么,接下来该如何做?

李供奉此时的心态,微妙地和临济院里的慧忍有些相似。

都是从最初的自行其是,转变为安静地待在一边,听候眼前这位更高明的人指挥。

所以,眼下这一波,是梁王vs许宣。

而梁王,可是姓司马的!

这个姓氏,在中原王朝的历史上,本身就代表着权谋与隐忍。

不管其个人名声好坏,在智谋城府上大体是不会差的。

……当然,世事也无绝对,梁王那个宝贝世子其“出色”表现就有些超出常人的预料,不知是拉低了平均值还是抬高了平均值。

梁王在书房之中缓缓踱步,眉头紧锁,思索破局之法。

敌人……到底知不知道我在做什么?如果知道,他们了解到了哪一步?是否触及了核心?这些关键信息,目前全都是未知的。

未知,才是最让人不安的。

他需要冷静。

随后走到书架前,取出一卷看似古朴的帛书,小心翼翼地展开,凝神看了起来,以此平复躁动的心境。

这卷书名为《上书固让丞相》,乃是皇家秘藏外人不得见。

因为其撰写者,正是本朝高祖宣皇帝,也就是那位以隐忍和权谋著称的司马懿。

这卷书的内容,表面上看,非常之正经,甚至可以说是忠臣典范。

它是在曹魏时期,司马懿为了推辞丞相职务而写的奏疏。

在书中,援引古代典章制度指出丞相一职始设于秦代,汉代沿袭未改,而曹魏现行的三公官制已然完备。

以“圣王所制”、“著之典礼”为依据,主张维持既有制度,不宜轻易增设丞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