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永康也站在一旁,嘴角咧到了耳根,手里夹着烟,都忘了抽,只是一个劲地对前来道贺的邻居点头。

林见月站在人群外,看着阳光明,眼中闪着泪光,那是喜悦、骄傲和心疼交织的泪水。

静姝和致远似乎也感受到家里的喜庆气氛,绕着大人们的腿开心地跑来跑去,咯咯直笑。

晓雯则紧紧依偎在阳香梅身边,小手抓着妈妈的衣角,好奇地看着这比过年还热闹的场面。

这一次,张秀英不再精打细算,说什么也要请全家人下馆子,好好庆祝。

“这次谁也别拦我!”她态度坚决,声音因为激动而格外响亮,“我儿子考了清华大学初试第一名!这是祖坟冒青烟的大喜事!必须下馆子!吃最好的!”

阳光明看着母亲激动的样子,没有反对,笑着点了点头,温声道:“好,听妈的。”

“哎!这就对了!”张秀英高兴得像个孩子,立刻开始盘算去哪家老字号饭店,要订几桌,要点什么菜。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不仅传遍了整个弄堂,传遍了红星厂,甚至在整个轻工局系统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阳光明这个名字,一时间成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活样板。

接下来的几天,阳家可谓是门庭若市。

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甚至一些不太熟悉的、家里有孩子准备高考的人家……一波接一波的人,前来道喜、取经。

阳光明始终保持着谦和与低调,耐心应对着各方来客,分享一些通用的学习经验,但涉及具体备考细节,则巧妙地带过。

他知道,这份荣耀不仅仅属于他个人,也属于这个无条件支持他的家庭,属于这个开始重视知识、渴望改变的时代洪流。

在兴奋和忙碌之余,阳光明也开始着手处理工作交接的准备工作。

财务科的工作千头万绪,他需要整理出清晰的交接清单,确保他离开后,科里工作能够平稳过渡。

他和赵国栋商量后,暂时指定了一位资历较老、做事稳妥的苗姓老会计代理主持工作,等阳光明的研究生考试尘埃落定,再研究科长人选。

阳光明利用工作间隙,仔细地将自己手头正在跟进的项目、待处理的文件、重要的账目往来、以及科里的人员分工和注意事项,分门别类,一项项地移交给苗会计和其他相关同事,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无缝衔接。

与此同时,准备复试和可能的赴京行程,也需要投入精力。

他继续关注计算机领域的最新动态,特别是清华大学相关教授的研究方向,思考面试时可能被问及的问题。

外语口试他并不担心,前世的工作环境让他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语。政治审查方面,他身家清白,个人表现突出,厂里和街道都乐意出具最好的鉴定。

日子在忙碌中过去,进入了七月份。

天气越发炎热,蝉鸣聒噪。

阳光明在等待复试通知的同时,依旧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

七月中旬的一天,他终于收到了来自清华大学的第二封正式信件——研究生复试通知书。

薄薄的一纸通知书,上面清晰地写着复试时间(八月十号)、地点(清华大学校内)、所需携带的证件材料,以及复试的大致流程:专业笔试、实际操作、外语听说能力测试、面试、政治审查、体检等。

林见月是第一个看到的,她反复看着上面“复试通知书”那几个庄重的宋体字,激动得手指微微发抖。

“终于等到了。”她抬头看向丈夫,眼圈有些发红,这一次,是看到曙光临近的喜悦。

阳光明揽住她的肩膀,轻轻拍了拍,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次,张秀英得知消息,高兴得又要请全家下馆子,被阳光明劝住,说就在家里简单吃顿好的就行,等正式录取了,再下馆子。

张秀英这才作罢,但还是兴冲冲地去菜市场,买了一只肥鸡,一条活鱼,还有一块五肉,回来就在灶披间里忙活开了,哼着许久未唱的小调。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气氛比上次更加热烈。

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大哥阳光辉,也端起酒杯,由衷地说道:“光明,大哥是真服了你了!说考就考,还考了个第一!给咱们老阳家光宗耀祖了!”

“我就是尽力而为,能考第一,也是运气好。”阳光明与大哥碰了杯。

“什么尽力而为,你这是实力碾压!”二哥阳光耀带着与有荣焉的自豪,“我早就说了,我小弟是干大事的人!以后就是清华的研究生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连阳永康都忍不住咧开了嘴。

阳香梅看着小弟,心中感慨万千。

当初就是这个小弟,在她人生最灰暗、几乎看不到希望的时候,给她寄去书籍、资料,重新点燃了她心底的火种,改变了她和女儿的命运。

如今,他自己也要凭借强大的实力,飞向更广阔的天空了。

“光明,复试加油,稳稳拿下。”阳香梅举起茶杯,以茶代酒,眼神里满是信任和祝福。

“谢谢二姐。”阳光明与她碰杯,清脆的声响像是胜利的号角。

一顿饭,吃得其乐融融。

进入八月,阳光明提前协调好科里的工作,向赵国栋请了假。

赵国栋大手一挥:“放心去!科里的事有我看着,出不了乱子。祝你马到成功,金榜题名!”

八月七号,阳光明简单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带上复试通知书、身份证件、单位介绍信、政治审查证明以及一些核心的复习资料,登上了北上的火车。

绿皮火车哐当哐当地行驶了二十多个小时,终于在第二天下午抵达了首都。

走出京都站,车站广场上人潮汹涌,各种口音的叫卖声、呼喊声、行李拖拉声不绝于耳。

阳光明无暇细看这七十年代末的尚显朴素的京都风貌,按照提前查好的路线,挤上公交车,一路颠簸辗转,来到了位于hd区的清华大学附近。

他在学校对面,找了一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招待所住下。

房间狭小,墙壁斑驳,仅有一床一桌一椅,天板上吊着一个蒙尘的灯泡,公共卫生间和洗漱间在走廊尽头。

但胜在安静,离学校近。

放下行李,他先去清华大学门口转了一圈。

古朴庄严的校门,“清华大学”四个毛体大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透着一种沉静而厚重的力量。

看着这座无数学子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学术圣地,饶是阳光明心志坚定,两世为人,此刻也不由得心潮起伏,难以平静。

前世,他曾无数次路过这里,仰望这里,却始终隔着一层无形的壁垒。

今生,他将在这里,叩开这扇大门,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

他在校门口默默站了一会儿,感受着那份独特的学术氛围和历史沉淀,然后去附近的食堂凭粮票吃了顿简单的晚饭,便回到招待所,不再出门,静心梳理复试的要点。

八月十号,复试日。

阳光明早早起床,用招待所公用洗漱间冰凉的水洗了把脸,换上带来的最干净挺括的白色短袖衬衫和深色长裤,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收拾得清爽利落,提前半小时来到了清华大学指定的复试地点。

复试流程果然如通知书所述,严谨而全面。

笔试和实践能力测试,对他而言毫无难度。

第一场笔试,他甚至提前很长时间就完成了答卷,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交卷。

外语口试,他一口流利标准、略带美式口音的英语,让负责口试的老师惊讶不已,饶有兴致地和他多聊了几句,问了他几个关于计算机技术在国外应用现状的问题,他都凭借前世的见识从容应对,老师脸上露出了毫不掩饰的赞许表情。

政治审查环节,他递交了厂里和街道开具的各类证明,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清晰,个人表现更是无可挑剔,顺利通过。

体检也只是走个过场,他年轻力壮,长期坚持锻炼,身体各项指标都非常健康。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面试。

面试在一间安静的小会议室进行。

当他推开那扇沉实的木门,看到坐在长条桌后的几位神情严肃、气质儒雅中透着锐利的老教授时,他没有紧张的感觉,但有些激动。

他根据有限的资料判断,这些人无疑就是中国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的几位:金兰、王尔乾、唐泽圣、张钹等学界泰斗。

能在这个时代,得到他们的亲自面试,本身就是一种荣幸和肯定。

他深吸一口气,走到房间中央,向各位老师鞠躬问好,态度不卑不亢,举止得体。

“阳光明同学,请坐。”坐在中间的一位戴着深度黑框眼镜、头发白但精神矍铄的老教授温和地开口,指了指面前的椅子。

阳光明依言在准备好的椅子上坐下,腰背自然挺直,目光平静而专注地迎接教授们的专业考察。

面试开始了。

教授们的问题由浅入深,从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的基础概念,逐渐深入到算法设计、编译原理、甚至涉及了一些当时国内还很少人关注的前沿领域的探讨,比如人工智能的初步构想、计算机网络雏形等。

阳光明从容应对,大脑飞速运转。

对于基础问题,他回答得准确而精炼,直指核心。

对于稍有难度和深度的问题,他不仅能给出符合当前认知水平的标准答案,还能适时地提出自己的一些理解和延伸思考,引经据典,逻辑清晰。

当被问及对计算机未来发展的看法时,他把握尺度,没有大谈特谈互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等过于超前的东西,

而是从计算机性能提升、应用领域拓展、以及人机交互方式的改进等方面,阐述了一些符合当下技术发展趋势又略带前瞻性的、切实可行的观点。

他语言简洁,逻辑清晰,引用的概念准确,展现出了远超一般考生的扎实专业功底、良好的科研潜质和开阔的学术视野。

几位教授听得频频点头,彼此交换着欣赏和惊讶的眼神。

他们能清晰地感觉到,这个年轻人不仅基础打得异常牢固,而且思维极其活跃,自主学习能力极强,对一些问题的见解深度和广度,甚至比很多在校的助教、讲师还要深刻和清晰。

这在他们面试过的众多考生中,极其罕见,独此一人,堪称瑰宝。

“阳光明同学,你的外语水平令人印象深刻,专业知识也非常扎实、系统。”

另一位面容清癯、目光敏锐的教授开口,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探究,“我很好奇,你是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能达到如此高的学术水平?”

阳光明语气坦诚,目光澄澈:“各位老师,我首先得说,我对计算机科学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

这份热爱,让我愿意挤出一切可能的时间来学习和思考。

工作间隙的零碎时间,晚上孩子睡后的整块时间,甚至是在上下班骑车的路上,我都在脑子里琢磨问题。

同时,我也很注重学习方法,力求高效,比如构建知识框架等。

当然,我能心无旁骛地学习,最离不开的是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的妻子,她同样考上了大学,却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责任,给了我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他的回答真诚而实在,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刻意卖惨,却恰恰体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对知识的纯粹渴望,同时也展现了家庭的支持和责任感。

教授们再次点头,显然对这个回答非常满意。

面试又持续了十几分钟,问了一些更具体的技术细节和如果入学后的研究设想,阳光明都一一给出了令人满意的,既有见地又符合实际的解答。

“好了,阳光明同学,我们的面试就到这里。”中间的金教授最后说道,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请你先回去等通知吧。录取通知书会随后寄出。”

“谢谢各位老师。”阳光明起身,再次向教授们鞠躬致谢,然后沉稳地走出了会议室,轻轻带上了门。

门在身后关上,隔绝了室内外的空间。

他站在安静的走廊里,轻轻吐出一口悠长的气息。

他心里清楚,复试这一关,他应该已经毫无悬念地顺利通过了。

而且,从教授们最后的眼神和语气判断,他的表现可能比预想的还要出色。

他没有在清华园过多停留,当天下午就去了火车站,买了最近一班返回魔都的火车票。

两天后,阳光明回到了魔都的家中。

他没有对家人过多描述复试的具体过程和细节,只是简单说了句“挺顺利的,面试的老师们都挺和蔼”。

家人见他神色如常,沉稳依旧,也就没有多问,但心中那份期待和笃定,却更加充盈。

等待最终录取通知的日子,似乎比等待初试成绩时,更显得漫长而微妙。

虽然信心十足,但毕竟事关重大,连一向沉稳的阳光明,偶尔也会在下班回家路过弄堂口的信箱时,下意识地驻足,瞥上一眼。

林见月更是每天都要看好几次信箱,生怕错过。

时间在期盼中缓缓流逝,进入了八月下旬。

暑热未消,知了声嘶力竭。

这天下午,阳光明正在财务科和同事们一起核对一批新到的原材料发票,办公桌上的电话再次急促地响了起来。

他接起电话,那边立刻传来林见月无比喜悦的声音,比上一次更加激动:“光明!录取通知书到了!清华大学的!刚送到!你被录取了!计算机系!”

这一次,即使镇定如阳光明,也感觉一股巨大的喜悦猛地冲上头顶。

他停顿了两秒,才反应过来,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好,我马上回去。”

放下电话,他对着满眼好奇望过来的同事们,露出了一个无比灿烂的笑容,朗声宣布:“各位,我的录取通知书到了,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

办公室里静默了一瞬,随即爆发出热烈的祝贺声和掌声!

“恭喜阳科长!”

“太厉害了!真考上了!”

“咱们科出了个清华研究生!光荣啊!”

阳光明一一谢过,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好手头紧急的事务,再次去向赵国栋报喜。

赵国栋的反应可想而知,又是重重一拍他的肩膀,连说了三个“好!”字,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菊。

下班回到家,石库门里早已是一片欢腾的海洋!

比上次更加热闹,几乎整个弄堂的人都来了,人人脸上都洋溢着与有荣焉的笑容。

那封印着清华大学字样的录取通知书,被张秀英像捧着圣物一样捧在手里,给这个看,给那个瞧。

“看看!看看!我们家光明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清华大学的!”她的声音无比洪亮,充满了扬眉吐气的自豪。

阳永康站在她身边,一向挺直的腰板似乎挺得更直了,脸上的笑容从未如此舒展和明亮过。

林见月站在人群中,看着丈夫归来,泪水终于决堤,那是为丈夫感到骄傲和幸福的泪水。

静姝和致远被此时的气氛感染,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咯咯笑个不停。晓雯也怯怯地拉着小表妹静姝的手,小脸上带着懵懂的欢喜。

这一次,没有任何人反对下馆子庆祝,张秀英大手笔地在附近一家有名的本帮菜馆订了两桌宴席。

宴席上,杯觥交错,祝福声、赞叹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阳光明成了绝对的中心,接受着大家的祝贺。

他依旧谦逊,但眉宇间那份即将展翅高飞的自信与从容,却无法掩饰。(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