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初秋,东江省交通厅那间宽大的会议室,即便有四台落地式电风扇拼命鼓动著凉风,也丝毫无法驱散空气中瀰漫的闷热和浓郁的香菸雾气。

林晓东坐在角落里,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记录著会议桌边那一场场唇枪舌剑。

他从那些老中青三代参会者凛冽的眼神里,嗅到一丝绝望的味道。

他知道这场会议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因为他作为新分配的设计院实习生,第一次参与这种省级层面的重大项目討论。

更因为,他脑海中那段来自未来的记忆,正清晰地告诉他,此刻会议桌上爭论的每一个字,都可能决定著未来数十年间,国家在基建领域要走多少弯路,付出多少代价。

“中央的精神是非常明確的,必须压缩4000万元的投资,这是没有价钱可谈的。”

“浦江钢铁厂的项目,比你们重要十倍都不止,现在已经全面下马停建了。”

“你们东江高速公路的项目能够保留下来,已经是非常不错了,但预算必须大幅度削减,否则计委不可能进行投资!”

国家计委交通局的周明,一名三十出头的“少壮派”,话语像块冰冷的石头,直直砸进每个人的心坎里。

林晓东笔下的字跡顿了顿,抬眼看向周明那张严肃的脸。

他知道,这位京城来的官员並非无的放矢,这几年国家资金紧张,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是常態,但这4000万,却卡在了东江高速的命脉上,卡在了龙脊岭隧道这个巨大的技术黑洞前。

“周局长,我们不是在谈价钱,我们是在谈科学,谈民生!“

“东江高速公路项目,並不是为我们东江省一个省服务的,它是连接內陆与沿海的战略大动脉,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血脉!“

“项目的预算也是经过了你们计委多次审批过的,现在勘察都已完成大半,你们突然要求削减预算,让我们上哪给你削去?“

“难道要我们把已经打好的地基挖出来,把修好的路段拆掉吗?!”

东江省交通厅厅长陈志远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声色俱厉地反驳。林晓东看著陈厅长那半白的头髮和眼底的血丝,知道这位老领导是真的急了。

这条路对东江意味著什么,下乡插队时,林晓东跟著老乡们在泥泞的山路上挣扎过,深知一条好路对贫困山区意味著什么。那不仅是物资的流通,更是经济腾飞的希望。

周明冷冷地扫了一眼陈厅长,语气没有丝毫鬆动。“陈厅长,我理解你们的急切。但现实就是如此。“

”国家资金紧张,每一分钱都要在刀刃上。我们不是不重视东江高速,但龙脊岭隧道段的预算,实在太过庞大。“

”王工,你来说说,那段隧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被点名的省公路设计院总工程师王工,一个戴著厚重眼镜、头髮白的老技术员,接过话头。

林晓东的目光也落到他身上,这位王工是设计院的老前辈,在隧道工程方面颇有建树,但此刻,他的声音却带著难掩的沉重:“龙脊岭隧道,全长12.8公里,是整个高速公路的咽喉。”

“我们多次勘察,发现其地质极其复杂,横穿多条断裂带,地下水异常丰富,还有高瓦斯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