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京城初遇与挑战
周明指著那个短髮女人说:“这位是苏晴同志,清华大学高材生,德语和英语都非常精通,是我们小组的技术翻译和资料分析员。”
苏晴抬起头,看了林晓东一眼。她的眼神很亮,也很冷,像两把锋利的手术刀,似乎想把他从里到外剖析一遍。
“林晓东同志,我听周局长说了你在东江提出的『点菜式』技术引进方案。”苏晴站起身,抱著手臂,语气平静,却带著一股不容置疑的锐气,“理念很新颖,听起来也很美好。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具体怎么操作?”
她不等林晓东回答,便继续说道:“你说的利用厂商竞爭,爭取技术转让,听起来简单。可你知道跟那些西方公司的法务和技术壁垒部门打交道有多难吗?你知道他们一份技术转让合同里,会埋下多少个陷阱和后门吗?”
“我们和德国一家公司谈判了半年,对方连一个最基础的液压系统核心参数都不肯透露。你所谓的『点菜』,人家根本不给你菜单,最多让你在几份昂贵又过时的套餐里选一个。”
她的话像一盆冷水,劈头盖脸地浇了下来。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著林晓东,想看他如何应对这个下马威。
林晓东心里一沉。他知道,这个叫苏晴的女人,不好对付。她不是在抬槓,而是指出了现实中最尖锐、最困难的问题。这些问题,他前世作为项目总工,曾亲身经歷过无数次,其中的艰辛和屈辱,他比谁都清楚。
但他不能退缩。
“苏晴同志,你说的这些困难,我明白。”林晓东迎著她的目光,语气同样平静,“谈判的艰难,技术的壁垒,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正因为困难,我们才要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一开始就认定此路不通。”
“哦?”苏晴挑了挑眉,“那你的办法是什么?靠一腔热情去感化他们吗?”
“当然不是。”林晓东说道,“我的办法是,我们不仅要做买家,更要做一个让他们无法忽视的潜在对手。”
“我们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有国家层面的决心,我们还有无数勤奋刻苦的工程技术人员。我们可以提出,用我们的市场准入,换取他们的技术转让;用我们的配套產业,参与到他们的全球供应链中。我们要的不是施捨,是合作,是共贏。当然,如果他们不愿意,我们也可以集中力量,自己攻关。我相信,只要给我们时间,没有什么技术是我们中国人掌握不了的。”
他的话掷地有声,让办公室里几位年长的工程师都露出了思索的神情。
钱学敏一直没有说话,此刻他推了推眼镜,缓缓开口:“说得好。有志气。”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过,光说不练假把式。林晓东同志,既然你对国外厂商有这么多研究,那就给你个任务。”
他从桌上拿起一叠厚厚的文件,放到林晓东面前。
“这里是瑞士、德国、日本三家主要隧道设备製造商的公开资料和我们初步接触的一些反馈。你刚来,就先从这里入手。”钱学敏的语气不容置喙,“给你三天时间,做一份详细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我要看到,具体到每一家公司的哪一项技术我们可以引进,谈判的切入点在哪里,我们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以及你那个『潜在对手』的理论,如何落到实处。”
“我不要空话,我要的是能摆在桌面上,一条一条可以执行的方案。”
办公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知道,这是钱工在考验这个“空降兵”了。三天时间,完成如此庞大的分析报告,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林晓东看著面前那堆像小山一样的文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心里,也燃起了一股熊熊的斗志。
“是,钱工!我保证完成任务!”他大声回答。
苏晴看了他一眼,嘴角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混杂著讥讽和些许复杂情绪的表情,然后便低下头,继续看她的资料,仿佛这一切都与她无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