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德方谈判的正面交锋
一个月后,京城已是寒冬。计委大楼的一间涉外会议室里,暖气烧得正旺,气氛却冰冷得像是能结出霜来。
长条会议桌的一侧,是以钱学敏为首的中方代表团,周明局长也列席其中,神情严肃。林晓东坐在钱工的下手边,苏晴则在他身旁,准备隨时进行翻译。
桌子的另一侧,是三位西装革履的德国人。为首的是德国维尔特公司的技术总监,赫尔曼·施密特,一个五十多岁、鼻子高挺、表情傲慢的男人。他身旁是公司的商务代表和法务顾问。
“女士们,先生们,”施密特的商务代表清了清嗓子,用生硬的中文说道,“经过我们严谨的评估,针对龙脊岭隧道的特殊地质条件,我们推荐使用我公司最先进的tbm-750型硬岩掘进机,並配套全套的后勤保障、技术支持与人员培训服务。这是一个完整的、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他將一份製作精美的方案书推到桌子中央。
“至於价格,我们愿意给予中国朋友最大的诚意,总报价为两亿八千万西德马克。”
两亿八千万!
这个数字像一颗炸弹,在会议室里炸响。中方几位代表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起来。按照当时的匯率,这几乎相当於六亿人民幣,在80年代,这是一笔足以压垮整个东江省財政的天文数字。
钱学敏的拳头在桌下悄悄攥紧。他预料到对方会狮子大开口,但没想到会如此离谱。
“这个价格,太高了。”钱学敏沉声说道,苏晴立刻將其翻译成德语。
施密特总监闻言,傲慢地耸了耸肩,通过他的翻译回应道:“钱先生,价格是与价值对等的。维尔特的技术是世界顶尖的,我们的设备代表著安全、高效和可靠。你们要修建的是一条世界级的隧道,就必须使用世界级的工具。我想,你们也不希望因为设备问题,导致工期延误,甚至出现安全事故吧?”
他的话语中,带著一种居高临下的施捨感,仿佛中方除了接受,別无选择。
会议室里陷入了压抑的沉默。德方显然吃定了中方没有替代方案,摆出了一副“爱买不买”的姿態。
“施密特先生,”一个清朗、冷静的声音突然响起,“我能问几个技术问题吗?”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林晓东身上。
施密特瞥了他一眼,看到是个年轻人,脸上露出一丝不耐烦。
苏晴正准备翻译,却见林晓东直接用一口流利的德语继续说道:“我在贵公司的方案书中看到,tbm-750型掘进机推荐使用的刀盘,是19英寸的滚刀。根据我们对龙脊岭围岩的分析,其石英含量超过40%,岩石饱和抗压强度在150兆帕左右,部分区域甚至更高。在这种地质条件下,19英寸滚刀的磨损会非常严重,换刀频率將远超你们方案中预估的数值,这会极大增加我们的运营成本和停机时间。”
话音刚落,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苏晴惊讶地张开了嘴,她完全没想到林晓东的德语竟然如此標准流利,而且一开口就直击技术核心。
对面的施密特总监更是愣住了。他脸上的傲慢褪去,换上了一副错愕的表情。他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中国年轻人,不仅会说德语,还对掘进机技术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这……这是我们工程师根据通用模型计算的结果。”施密特有些结巴地回应。
“通用模型不適用於龙脊岭的特殊情况。”林晓东毫不客气地打断他,“我建议,採用尺寸更小、但布局更密集的17英寸滚刀,並使用最新的碳化钨镶齿技术。虽然单次掘进效率会略微降低,但综合考虑换刀时间和成本,整体效率反而会提高至少15%。”
他没有停顿,继续用德语进行著他的“表演”:“另外,关於你们的液压系统。方案中推荐的主泵是a11vlo系列,这確实是好產品。但你们配置了过於复杂的伺服控制单元和三级过滤系统,这在多尘、潮湿的隧道环境中,恰恰是故障率最高的环节。我们不需要这么哨的东西,我们需要的是稳定和皮实。日本小松的同类设备,虽然液压系统参数没你们漂亮,但他们的故障率只有你们的三分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