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张太后想通过这种施展恩宠的方式,来转移话题。

杨廷和及诸位阁老立即起身,对著屏风后的太后鞠躬行礼,“臣等,谢太后恩典。”

既然张太后想要装糊涂,那他便將话挑明了,隨即便开始了他的第二轮攻势。

在茶水端上时,杨廷和恭敬地接过,轻抿一口,便放下了茶杯,轻嘆一口气,脸上露出忧国忧民的愁容:

“太后此茶,醇厚饱满,只是臣等忧心国事,怕是辜负了太后的美意啊!”

“只是臣今日前来请太后懿旨,实非臣私心,实乃迫不得已,遥想太祖创业之艰,列宗守业之难,如今这副重担便落在了太后与臣等的肩上,也只有您能救我大明於水火了。”

完成了前两步的铺垫,將太后高高捧起来后,杨廷和再次起身,对著屏风深深一揖,沉声道:

“臣等个人荣辱事小,祖宗的江山社稷事大,若是太后以为,此事当为,那便请太后降下懿旨,若是此事不当为,也请太后明示,即便臣等日后到了九泉之下,也好向先帝解释,今日此事,非臣不为,实乃太后不准!”

似乎在问能不能请下懿旨,为先帝举行祭祀大典,又似乎不是在问此事。

面对太后赐茶转圜,杨廷和选择接来应对,也就是先谢茶,隨即通过化,將“个人请求”转化成“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將太后高高架起,祖宗社稷的重担全在她的身上。

隨即便是图穷匕见,將她的军。不再是问您同不同意,而是堵死了所有退路。

若是同意,那便下懿旨,若是不同意或者以乏累什么的为藉口迴避再议,那便是不负责任,不將祖宗基业,大明江山社稷放在心上,那便就有“太后失德”的风险了。

一套“接”、“化”、“发”,层层递进,道德逼宫,就一个问题,你是否对得起祖宗的江山社稷。

这已经不是那些阴谋诡计的范畴了,而是一场彻彻底底的阳谋,让她不能不回答,不得不回答。

“请太后明示!”其余阁老也跟著深深一揖,齐声道。

太后与首辅的国事商议,他们是不能隨意开口的,他们来此一是为了显示出內阁意见的统一性,另一事便是为了两个字:施压!

他们此举是在告诉张太后,这不是他杨廷和的意见,而是整个內阁,甚至是整个文武百官的意志。

张太后只感觉头皮发麻,她早就听闻文官们能將死的说成活的,之前见这些阁老总是对她恭敬有加,她不以为意。

今日將矛头对准了她,她才深刻地感觉到文官集团的可怕!

张太后面色苍白,张了张嘴,半天不知道说什么。

偏殿內,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这已经不是“迴避”或者“再议”能解决的了!

面对没有选择的答案,张太后刚要妥协时。

伴隨著“啊”一声惊呼,在一旁侍奉的静秋突然手一滑,茶杯中的几滴茶水“不小心”洒在了张太后的素服上。

“太后恕罪,奴婢该死,奴婢罪该万死……”

静秋面色惊慌,急忙跪下请罪,在一旁侍奉的其他宫女宦官也跟著跪在了地上。

张太后猛然站起身,满脸怒容,怒斥道:“慌慌张张,成何体统,来人,將这奴婢给我拖出去,掌嘴……”

隨即便看向杨廷和等人,语气疲惫道:“眾位先生也看到了,宫女失仪,哀家也许更衣,改日再议吧。

杨廷和的眼中闪过一丝恼怒,步步为营布局铺陈,將太后已经逼入绝境了,一场堪称完美的阳谋,没想到被这种小小的宫闈伎俩给化解了。

大有一种用尽全力的一拳打在上,万事付诸东流的挫败感。

不过毕竟是顶级官场老狐狸,恼怒一闪而逝,立即躬身,语气关切道:“太后息怒,凤体要紧,臣等告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